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4-18 08:04 熱度:
【摘要】自然通風是一種廉價的生態節能技術,能有效地解決住宅中熱舒適性和空氣質量問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本文從自然通風的產生原理人手,對住宅的總體規劃到局部設計進行探討,目的是如何把自然通風結合到住宅設計中。
【關鍵詞】建筑設計;自然通風;住宅
1、自然通風的機理
自然通風通常意義上指通過有目的地開口,產生空氣流動。這種流動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壓力分布和不同開口的影響。許多建筑以自然通風的三種基本方式為基礎建立自然通風模式。一般可在單個建筑中采用兩種或三種模式混合來滿足不同的需要。
建筑通風設計的關鍵在于氣流分析與尺寸的掌握,要綜合分析,靈活運用。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通風,在建筑設計時應著重考慮下列問題:建筑的朝向和間距,建筑群的布置,建筑平、剖面形式,開口的面積和位置,門窗裝置的方法及通風的構造措施等。
2、自然通風在住宅設計中的運用
2.1、合理選擇房屋的朝向、間距
通風效果是否良好,與周圍環境有關,尤其是前棟房屋的阻擋狀況影響最大。一般來說建筑物應朝向主要風向。在風向投射角為o°,前棟房屋的高度、長度、深度以及形狀都影響其屋后的漩渦區范圍的大小,即風從正面吹向建筑時,風影長度最大,前、后兩建筑之間為了避免擋風所需的間距最大,約為前棟建筑高度的4倍,布置這樣的通風建筑間距是不經濟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若風向是斜吹,風向投射角為30°-60°時,其風影長度可大大減小。因此,在建筑群布局時,可以采用加大風向投射角,使后排建筑在風影范圍之外。但也應注意,投射角加大會使室內平均風速降低研究表明,在沒有窗扇、風的入射角從30°范圍內變化時。室內相對平均風速比下降不多。當風向入射角大于45°時,室內相對平均風速比迅速下降。因此.為了獲得較高的室內平均風速,住宅樓的朝向與室外風向的夾角一般不宜大于45°。
2.2、優化住宅建筑組群布局
建筑群的布局和自然通風的關系,可以從平面和空間兩個方面考慮。一般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有行列式(包括并列式、錯列式、斜列式)、周邊式、自由式等。行列式布置的組群需調整住宅朝向引導氣流進入住宅群內,使氣流從斜向進入組群內部,從而減小阻力,改善通風效果。錯列式布置方式則利用住宅山墻間的空氣流能使下風側的住宅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住宅間距越大,山墻的間距也應越大,以便使足夠的氣流能作用到后排住宅上。行列式中又以錯列和斜列更好一些,房屋互相擋風較少,錯列相當于加大了前、后棟房屋之間的距離,對通風有利。自由式是就具體地形、地勢和朝向靈活布置。周邊式的部分房屋的前后都處在負壓區,四周較封閉,通風不好,在群體內部和背區以及轉角處會出現氣流停滯區,所以不適宜于南方炎熱地區。在立體布置方面,為使通風好,可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規律地”高低錯落”的處理方式,也可以是較高的房屋和較低的房屋錯開布置,形成”高低錯落”的建筑群。這樣,房屋之間擋風少,不至于太影響后面房屋的通風,同時也可縮短兩棟房屋間距。
2.3、采用通透的建筑平面設計
建筑物的自然通風一方面與風向、風速、建筑物內外的溫差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建筑設計如朝向、進出風121(門窗、氣窗)面積的大小和位置以及間距有關。目前流行的大采光窗多為固定式,只有局部可開啟,采光面積不斷加大,但可開啟窗面積逐步減小,影響室內自然通風效果。因此要取得良好的通風效果,必須組織穿堂風獲得通暢的風路一般注重如下做法:
l、在設計套型的風路時,盡量讓風口對位,為了兼顧夏季通風和冬季保溫,可在適當位置設置可調節格柵,夏季打開,形成風路,冬季關閉,形成風障。
2、為使室內風路更為通暢,可在私密性要求不高的次臥室和其他適當位置增設內墻通風格柵兩個次臥室的門就做成可調節的格柵,夏季打開格柵形成風路,冬季關閉,減少通風。
3、盡量避免在進風口窗戶的側墻上設計開口,以免風吹進房間后,斜向成為”交角風”跑掉。
4、套型平面風路設計應避免出現小于直角的轉折,宜圓角處理、放大空間或設導流構件以保證風路暢通。
5、套型平面風路的”風道”最好有足夠的寬度以保證空氣流通,一般2~3米寬即可。
6、主要房間應位于穿堂風經過的”風道”上,門窗洞口的設置最好能對位,要注意盡量避免妨礙氣流的穿行。
7、特別應注意住宅背風面上窗的設計,當進風窗口面積固定不變時,若能加快背風窗口的排風量,則進入室內的穿堂風的風速可相應增大。
8、點式住宅中尤其是一梯8—10戶的住宅,要盡可能多的利用天井,過廳,樓梯間等空間增加室內開口面積,創造出風口,組織自然通風。
2.4、建筑空間和構件的導風措施
在進行住宅建筑設計的時候,為了加強建筑自然通風的效果,可以考慮采取一些導風措施,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設置建筑導風構件,另一類是通過建筑空間來達到導風的目的。
2.4.1、空間導風空間導風措施的出發點是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建筑空間來引導氣流人室,以形成良好的穿越式通風。為了利于產生良好的自然通風,從住宅建筑空間設計著手,在迎風一側,可設計開敞的廳、凹陽臺和空中花園等導風空間。
1)敞廳。起居室(客廳)直接或通過陽臺對外開較大的開口以引導氣流。套內房間同樣與敞廳直接相連,氣流進入房間后,通風路線暢通,風阻小,風速較快,通風量也大且流場分布均勻。同時,應考慮敞廳與各功能房之間的活動分隔,以便在冬季限定敞廳的大小,減少能耗。
2)建筑立面上的凹陽臺和空中花園具有兜風效果,有利于引風入室。
2.4.2、構件導風
這類導風措施的基本出發點是:通過設置建筑導風構件,沿著建筑外墻面創造一種”人工的”正壓區和負壓區,使風從正壓區吹入房間,從負壓區吹出或者將風引導至人的活動范圍。導風構件主要有:①、垂直導風墻板):當房間在同一采光面開出兩個有一定間距的窗戶時,可以在窗戶相鄰的兩側各設置一塊挑出的垂直導風板,取得”人工”的風壓力差,產生較好的通風效果,也可以將垂直遮陽板與導風板結合起來進行設計。②、迎風墻:指迎著風向設置的阻擋風并引起風壓大小和分布改變的墻體。③、窗扇;許多時候,風未必是正對著窗戶,而是從左側或右側吹來的,大量的風在住宅外墻上”滑行”。如果窗戶是平開窗,風從右邊墻面吹過來時,就應該把右窗扇關起,打開左窗扇來導風人室,風從左邊墻面吹來時,方法則相反。另外,不同開啟方式的窗戶可以將進入室內的氣流方向加以引導而改變氣流在室內的路線和影響范圍,加強房間的通風效果。
文章標題:芻議自然通風的原理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35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