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2-04 18:13 熱度:
摘要:結合北京中冠大廈基坑降水工程實例,分析了中冠大廈基坑降水所引起地面沉降的機理。通過應力面積法基本原理計算法對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進行了理論計算,揭示出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與水位降深呈正比,與壓縮模量呈反比;離基坑越近,單位間距內地面沉降增量越大,所造成的差異沉降越明顯;其降水影響半徑約為131.8m,最大沉降量約為35mm,對離基坑10m遠的中關大廈影響不大,而離紅線1m左右的高壓線和電信線必須將其移走或采取有效措施。
關鍵詞:深基坑;降水;地面沉降;應力面積法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模深度和廣度日益加強,基坑降水工程不可避免的引起基坑周圍土層中地下水位和應力場的改變,這必然導致基坑周圍地面的沉降水平位移和支護結構的變形,從而影響相鄰建筑物和市政管線的正常使用甚至破壞[1-6]。因此,研究和探討基坑工程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變形機理,從理論上指導降水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對保護深基坑周邊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結合北京中冠大廈基坑工程,用應力面積法基本原理計算法對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進行了理論計算,對基坑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規律,對工程實踐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1工程概況
中冠大廈工程位于北京海淀區海淀南街北側,大廈地上13層,地下3層,地面標高約52.4m,基底埋深-16.05m,基坑開挖深度為-16.15m。東側約10m處為已完成新中關大廈,其基礎埋深約20m,其基坑采用護坡加錨索支護;其余各側均為馬路。另西側距離紅線1m左右(局部至紅線)有高壓線和電信線。根據勘察資料,場地地層構成及土層參數見表1,鉆探40.0m深度范圍內存在3層地下水見表2。
表1場地地層構成及土層參數
Tab.1formationofstratuaandparametersofthesoil
表2地下水埋藏情況
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第一層臺地潛水不連續,局部可見;第二層層間潛水,水量不大;第三層潛水普遍存在,水位于基底以下較深處,無承壓性。由于對本工程起影響的主要為第一層水,因此降水目標為第一層及第二層水。
結合場地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和降水、支護方案,設計基坑深15.1m,抽水井深24.0m,降水井井徑600mm,用護坡樁加預應力錨索聯合支護,支護樁長20.0m,抽水井距支護樁1.8m。原地下水位約7.0m,降水后坑底地下水位為地面以下16.5m,水位降深為9.5m。
2用應力面積法計算地面沉降的原理
引用應力面積法計算基底沉降量的基本原理,在不考慮滲流的情況下,其中的附加應力即為原地下水位面與降水后地下水位面之間土層降水前后的有效應力增量。由于降深6.0米以下主要為卵石層,與上部土層差異壓縮模量很大,因此將其分開考慮。
(1)計算原地下水位面與降水后地下水位面之間土層降水前后有效應力增量。
當地下水位降深H1≤6.0m時,
(2.1)
當地下水位降深6.0m<H1≤9.5m時(本工程最大降深9.5m),(2.2)
(2)沉降量計算
當地下水位降深H1≤6.0m時,
(2.3)
當地下水位降深6.0m<H1≤9.5m時(本工程最大降深9.5m),
(2.4)
3基坑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3.1水位降深與地面沉降關系
地下水降深分別為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時,不同地下水位降深的總沉降量s計算結果見表3。
表3不同水位降深的沉降量s
由已經計算的沉降結果得地下水位降深與沉降量間的關系見圖1。
圖1水位降深與沉降量間關系圖
Fig.1relationshipbetweenthewaterlevelandthesettlement
由圖1可知,地下水位降深越大沉降量越大,其最大沉降量為35.0mm左右;土層的壓縮模量也嚴重影響著沉降量,降深為9.0m時的沉降量與降深為6.0m時的沉降量差異很小,主要是因為6.0m至9.0m內的土層為礫石,其壓縮模量很大。綜上所述,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與水位降深呈正比,與壓縮模量呈反比[2,3];水位降深越大沉降量越大,壓縮模量越大沉降量越小。
由結果還可以得出,如果原地下水位面與降水后地下水位面間的土層為礫石等壓縮模量較大的土層時,在不考慮滲流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時,可以不考慮因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對周圍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的影響。
3.2離基坑距離與地面沉降關系
根據庫薩金公式求得其降水影響半徑為131.8m。結合本工程中的數據,用降水影響線方程[4]求出各水位降深處離井點中心的距離,繪制距基坑距離與地面沉降關系圖。如圖2所示。
圖2離基坑距離與地面沉降量關系圖
Fig.2relationshipbetweendistancetofoundationpitandgroundsettlement
由圖可知,模擬所得的地面最大沉降量約為35mm,隨著離基坑距離增加曲線的斜率逐近減小,這說明離基坑越近,單位間距內地面沉降增量越大,所造成的差異沉降越明顯,其差異沉降量越大,從而更易使周圍建筑物因差異沉降而破壞。
在離基坑10m處的沉降量只有5.0mm左右,對10m外的建筑所造成的影響不大,因此離基坑10m遠的中關大廈受此降水方案的影響不大;在離基坑50m處的沉降量僅有1.0mm左右,因此該降水和支護方案對50m外建筑物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離基坑1.0m處的沉降量高達27.3mm,因此在西側距離紅線1m左右(局部至紅線)有高壓線和電信線,需要將高壓線和電信線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施工。
4工程實測
在此基坑工程進行降水過程中,對西側距1m處的高壓線和電信線進行了搬移,同時分別對距基坑1.0m和5.0m處進行了沉降位移監測。監測數據表明,距基坑1.0m處的最大沉降位移達到了30.1mm,而在距基坑5.0m處的最大位移僅4.6mm。實踐證明,理論分析結果與現場施工所造成的實際沉降量基本吻合,對工程實踐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5結論
(1)降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與降深呈正比,與壓縮模量呈反比,降深越大沉降量越大;土體的壓縮模量越大,地面沉降量越小;當地下水降深范圍內只有卵石等壓縮模量很大的土層時,在不考慮滲流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時,可以不考慮降水對地面沉降的影響。
(2)由于降水形成降落漏斗,因而離基坑(降水井點)距離不同而沉降量不同,離基坑越近,單位間距內地面沉降增量越大,所造成的差異沉降越明顯,差異沉降量越大。因此離基坑越近的周圍建筑物或周圍地下管線,越易導致破壞。
(3)降水影響半徑約為131.8m,最大沉降量約為35mm。在離基坑10m處的沉降量只有5.0mm左右,因此該降水方案和支護方案對10m外的建筑所造成的影響不大;在離基坑50m處的沉降量僅有1.0mm左右,因此該降水和支護方案對50m外建筑物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離基坑1.0m處的沉降量高達27.3mm,因此在西側距離紅線1m左右(局部至紅線)有高壓線和電信線,需要將高壓線和電信線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施工。
(4)在基坑降水過程中的實測監測數據表明,距基坑1.0m處的最大沉降位移達到了30.1mm,而在距基坑5.0m處的最大位移僅4.6mm。證明理論分析結果與現場施工所造成的實際沉降量基本吻合,對工程實踐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施成華.基坑開挖及降水引起地表沉降預測[J].土木工程學報.2006,39(5):117-121
[2] 謝康和,柳崇敏,應宏偉.成層土中基坑開挖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36(3):239-242
[3] 金小榮.基坑降水對周圍環境影響的數值模擬分析[D].浙江:浙江大學,2004
[4] 胡其志,何世秀.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分析[J].湖北工學院學報.2001,16(1):66-69
[5] 劉興旺,益德清,施祖元.基坑開挖地表沉陷理論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0,33(4):51-55
[6] 張尚根,陳志龍,曹繼勇.深基坑周圍地表沉降分析[J].巖土工程技術,1999,(4):7-10
文章標題: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689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