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05 09:06 熱度: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干欄建筑與席居制的關系及其發展變化。干欄建筑形態源于曾廣泛流行于古代中國大地的兩大住居形制之一的巢居。其歷史悠久,是一種形式獨特的中國傳統民居,在中國建筑發展史上它和采用版筑技術的“生土建筑”并稱為中國傳統建筑的兩大基本形式。干欄建筑在全世界范圍內曾廣泛地存在,東南亞文化圈、美洲大陸和歐洲大陸都有它的蹤跡。
關鍵詞:干欄建筑,席居
1.干欄建筑的概念
干欄建筑一直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時期有過不同的定義。古代對干欄建筑的定義也有很多種:《魏書·僚傳》中說“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掇o!分刑岬“唐時南蠻謂樓曰干欄。”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中說“僚蠻不辨姓氏···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桿欄,桿欄大小隨其家口之數。桿欄即夷人榔盤也,制略如樓門由側辟,構梯以上為祭所,余則以寢焉”。《赤雅》中對干欄建筑的定義是:“伐木架楹,人棲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謂之麻欄子(即干欄)。”古時候建筑形式較少,建筑技術也不發達,因而以樓居,人居其上,畜居其下,這定義是可以來區分干欄建筑的,但現在已遠非從前,建筑形式空前繁多,建筑技術也大為進步,而僅以“人樓居,梯而上”之類的定義是遠遠不能區分干欄建筑與其它類型的建筑了。因而必須從更多的方面來給干欄建筑下定義,例如“生活行動方式”、“構筑特點”等等
2.干欄與席居的關系
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中國建筑史》(1986年7月版)中提到“干欄建筑下層用柱子架空,上層作居住用。也就是說干欄建筑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兩點:1.由地面向上構筑,利用多種結構形式將底層完全或部分架空;2.人的居住行為多發生在二層以上!对颇厦褡遄∥菸幕分兄赋龈蓹诮ㄖ哂幸韵绿匦:1.底層架空;2.采用柱承重結構;3.人居樓上,即居住者采用“地板上起居”的人體行動方式,也即我國習慣上所說的席地而坐,席地而臥的方式。由此可見,干欄建筑與席居是有著必然的聯系的。
人類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是席居,無論是巢居還是穴居民族都是如此。巢居,因為早已經離開了寒冷、潮濕的地面,才能有條件保持長時間的席居生活方式。中國古代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巢居民族占據文化優勢,所以席居廣為流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席居”,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舍坐地而用“席”。中原地區長草,就發明了“席”,江南生竹,就發明了“筵”。所以“席居”制又被稱為“筵席”制。席居源于干欄建筑,反過來形成中國的模數體系和禮儀制度。作為一種禮儀制度的“席居”,它導致中國全套禮儀:跪、拜、匍匐等禮儀。由席居所形成的模數制度,比如“堂度以筵”等都對后代的模數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干欄至今仍然保持“步架三尺”的建造制。
3.席居在中國的發展與沒落
從河姆渡考古發掘的成果,我們知道距今7000年前,在中國東南就有干欄建筑,在河姆渡所發掘的干欄式建筑遺跡,梁柱間用榫卯結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可見,在當時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木構干欄建筑。到了商代,干欄和席居進一步完善,先商人民把干欄席居帶到了中原,并以之為基礎立足于中原。周秦先民可能在商之前進入西北,習慣了當地的穴居生活,但在取代商朝之后,也接受了席居制度。漢朝本是楚人所建,楚人是南方住干欄用席居的民族,所以理所當然承襲了席居制度。
席居制度之所以消失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胡床”的輸入改變了華夏族的坐姿。需要一提的是,席地坐不一定就是跪坐(正坐),還可以盤腿坐,古人稱胡坐。很長時間里,胡坐被華夏禮儀看作失禮的表現(胡坐,顧名思義即胡人的坐姿),而跪坐才是華夏古人的標準坐姿。而后來就慢慢發展為垂足坐椅。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習慣垂足坐椅,其過渡時間在五代至北宋比較可信,而唐代是過渡的主要時期,因為任何一種新事物的推廣都是需要時間的。在唐代的時候,席居制度即已大部分消失。如今,在中原些少數民族區域仍然存在,主要為傣族、侗族、壯族、苗族、基諾族、德昂族、景頗族及拉估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人所使用;甚至在今湖北西部與重慶市、湖南、貴州交界的地區干欄建筑也廣泛的存在著干欄建筑。席居制在這些干欄建筑中也大部消失。只有在云南傣族的干欄竹樓上還有一些是保持著傳統的席居制度。而從侗族干欄木樓上的火坑,我們也能看到它以前的席居生活遺跡。
4.干欄、席居的傳播
在席居制度在中國逐漸消失的同時,以中國干欄和席居文化為源頭的東亞其它國家,比如日本、朝鮮等則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的席居制度。東亞地區的建筑、歷史、文化,既具有一致性,也有各自的特點。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建筑在構造、形式上的一致性眾所周知,這些都起源于中國干欄建筑。日本民居廣泛使用干欄,這些干欄離地雖然高低不一,下層空間一般不像中國一樣被利用為雜房,但是架空的做法可謂與中國的干欄建筑一脈相承。在朝鮮半島,同樣廣泛使用著干欄,寺院、宮殿、民居都有著干欄建筑的痕跡。關于席居,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席居在中國的殷商時代通過傳入朝鮮和日本,并在那里繼承和發展。朝鮮和日本一直延續著席居的制度,一直以來都沒有床應用于民居中,而只有使用榻,在日本,更有廣為人知的榻榻米。直到近代才開始慢地接受現代家具,逐漸開始使用床。但同時也仍然保持著席居的傳統,現在日本以及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家庭仍然延續著古老文明的席居制度,在韓國,我們還能看到與中國干欄建筑十分相似的火坑。
5.結語:
可以說,干欄建筑和席居制度是東亞文明的古老源泉,席居是和干欄配套而生的,他在建筑發展史上有著很深遠的歷史地位。
參考資料:
[1]陳詩慶《河姆渡遺址上的干欄建筑》華夏文化
[2]宮軍《追尋“干欄”建筑》室內設計2003.2
[3]陳綱倫《建筑國學的建構》
[4]張良皋《干欄—平擺著的中國建筑史》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0.12
文章標題:干欄建筑與席居文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44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