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04 11:03 熱度: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以住戶(家庭)為核心而建造起來的空間環境可能引起居民心理上的應激反映,包括:愉快、舒暢、厭惡、不適等心理感受。以便在從事居住建筑設計時趨利避害、優化設計。
關鍵詞:居住環境;心理舒適性;優化設計
1前言
住戶的居住行為心理構成了對居住環境的特殊要求。居住環境中人的行為心理需求是人的各種基本需求在居住環境中的反映。
關于人的需求狀況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遞進理論。他在《人的動機理論》一書中將人類需求細致地劃分為五種層次:生理需求(生存、健康),安全需求(穩定性、保護性、消除恐懼等)、歸屬與愛的需求(愛、性、柔情、友誼和自立)、尊敬需求(名譽、威信、褒獎和成功),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首先追求較低層次的需求,只有在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滿足之后,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凸現出來。這些不同層次的需求通過居民的行為反映在居住環境中,體現為居民對居住環境的各種行為心理需求。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應該具有使居住區中各級空間實體與居民的各類需求互相吻合的特征。由此,我們可以從行為心理需求的角度,對居住環境提出一些參考性的心理評價標準。
高層居住環境由于其自身的許多特點,必然對居民的各類行為心理需求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居住環境的整體質量。下面我們就根據居住環境心理標準的內容,逐一分析高層居住環境中的居民行為心理需求特點。
居住舒適性是人的心理普遍追求的目標,是由多層次多因素構成的,包括功能上的方便、生理上的和諧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和舒暢。其內容主要涉及足夠的居住面積、完善的設施、良好的物理條件(隔聲、隔熱、保暖、光照和通風狀況等)等因素。這些圍繞人而存在的客觀環境發出信息刺激人的感官,進而引起心理舒適感的變化。心理舒適感與生理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反映在心理上必然感到不舒適;然而一個滿足基本生理要求的居住環境并不一定是居住者感覺舒適的環境,因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行為去適應周圍的環境,例如人可以通過室內燈光來彌補自然采光的不足,但是這種被動的適應也會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適。因此,舒適的居住環境應該對人的居住生理需求作出相對的回應。
2影響人心理舒適性因素主要的幾個方面
。1)陽光與陰影
陽光和水、空氣一樣,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條件。充足的陽光不僅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更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舒適。它的功能是任何人工照明、暖氣或空調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們在選擇住房時,往往非常重視居室的朝向與采光條件,F在居住區規劃要求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日照標準就是基于人的這種需求。
一層六戶、八戶(或更多)的塔式高層住宅由于在節約用地上的優勢以及規劃布置上的靈活性,在設計中被普遍地采用。這種塔樓形式在回歸線以南地區,多個方向上的日照都能保證。但是在日照時間較短的北方地區,日照不均衡的缺點就表現的較為明顯。塔式高層一般至多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住戶是朝南的;其余向東或向西的住戶,只能享受半天的日照,夏季還要飽受日曬之苦;還有的住戶甚至完全受不到陽光照射,成了“陽光貧困戶”。如今有些塔式高層住宅中,名義上每戶都有向南的房間,而實際上有的住宅戶型中向南的房間僅僅是一些小居室,大面積的主要居室都是完全向北的;在有深凹槽的住宅中(如雙十字平面、“王”字形平面等),北面住戶的南向房間往往被南面的住戶遮擋,實際上長期處于陰影之中,而位于凹槽中的其他房間(通常是廚、衛等輔助房間)采光條件也及其惡劣。
高層住宅的另一個特點是由于體量高大,會形成較大面積的陰影。如果樓幢之間距離過密,北面低層住戶的窗戶會受到陰影的遮擋,減少采光時間,影響生活質量,也會對人們的戶外活動造成一定影響。一般而言,充足的日照是外部空間具有活力的基本條件,也是外部空間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而現有的日照法規多是立足于保證建筑內部空間的日照要求來考慮問題,外部空間只是為了保證相鄰建筑的日照間距而存在,對其本身的日照條件考慮很少。許多高層住宅區的公共活動場地常處在大片陰影之中,這種缺少陽光、沒有生氣的外部空間對居民毫無吸引力,形同虛設。
當然,陰影帶來的也并不完全是缺點。在炎熱地區,或者在驕陽似火的盛夏,高層建筑的陰影可以降低熱輻射,保證戶外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如何趨利去弊,把高層住宅落影的不利性減到最小,并利用其改善局部小氣候,應該是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2)風
風對高層居住環境舒適性的影響有很多方面。在高層住宅中,由于風速、風向和周圍氣流的變化,建筑各個面都受到變化著的風壓力(正壓或負壓)的影響,使其產生一定的偏移和振動,振動帶來的振幅和加速度會引起人體的不適。隨著建筑物的增高,風速加大(據測算,離地面50、100、200m高度處,風力分別比離地面10m處增加了1、2、3級),隨之而來的振動也會更強。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高層住宅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一般不超過100米,結構剛度比較大,振動對舒適性的影響并不是非常明顯。
風對高層住宅內部舒適感的影響還體現在聲音上,由于高空風速變大,住在較高樓層的居民會聽到強烈的呼嘯聲和撞擊聲,在下雨天,強風使雨點劇烈地拍打在玻璃上,這些響聲都會引起人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慌。
除了對高層住宅本身的影響,風對其周圍環境也有一定影響。在建筑之間的空隙處形成強勁的疾風,在拐角處形成旋風,也即常說的通道效應、縫隙效應、轉角效應等。這種突然變化的局部風環境除影響到附近的低層住宅外,還會給在其附近活動的居民和行人造成不適。統計表明,人活動頻繁的近地區域(距地2m內)的風速大小,會直接影響人的舒適性。在嚴冬季節,高層住宅附近地面強烈的冷風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排斥,表現在行為上則是匆匆而過,不愿意在戶外活動和停留。
與風速過大相反,另一種影響居住舒適性的情況是通風不良。良好的通風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活躍的風場能夠及時交換新鮮空氣,順暢排放居住區內的污染氣體,促進環境的生態質量。而在有的高層住區內,為了追求高容積率,布局過于密集封閉,有的塔式住宅平面布置不合理,住宅內難以形成穿堂風。
(3)噪聲
適宜的聲環境是保證居民生活舒適性的一個重要內容。噪聲不僅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還會引起精神上的煩躁與緊張,住戶之間的噪聲也破壞了居民的私密性。
高層住宅由于其自身結構和規劃布置方式的特點,其噪聲來源比其他種類的住宅更為多樣。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高層住宅投資方多將用地選擇在城市交通發達、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區,以期獲得居住、商業的高回報率;同時住宅用地范圍內的高容積率又使住宅緊鄰其他建筑及設備。這必然造成高層住宅受到比其他類型住宅更為嚴重的交通噪聲與喧鬧噪聲的影響。如深圳萬科金色家園,住宅用地緊鄰城市干道蓮花路,可以想像這些高層住宅中居民所遭受的噪聲污染的程度
高層住宅內部的噪音來源也是多樣的。如電梯啟動和停靠時會產生噪音,給排水管道及其提升加壓設備要帶來噪音,暖通、空調等各種機器設備工作時也會發出噪音,還有強風撞擊建筑引起的特有的噪聲。另一方面,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電器紛紛進入家庭,擴大了生活中的噪聲源。而高層住宅要求自重輕、結構薄,采用的輕質隔墻與現澆實心樓板隔音能力較差,常常會造成住戶之間的聲音相互干擾,這種情況對居民的生活影響最為嚴重。據調查,在高層住宅中,一半以上的住戶抱怨噪音來自上下層單元,更多的住戶指出戶間的隔音效果不好使得自己的某些活動不得不受到聲音的拘束,極大地影響了個人的私密性。
因此,提升高層住宅的聲環境品質,減少噪音對居民的影響,是滿足居住舒適性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郭志明、陳新主編.《2008人居動態》.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李德耀、毛曉冰編著.《居住組群設計居民社會需求因素》
[3]織田正昭著.《住宅科技》.1991.7
文章標題:高層居住環境對心理舒適性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8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