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18 09:12 熱度: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轉型期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迅猛的城市化進程,在大量的城市建設實踐過程中凸顯了諸多問題,城市建筑與城市相互之間的脫節就是其中重要的問題之一。文章從城市建筑設計出發,尋求緩解建筑與城市之間矛盾的辦法,探索促使二者有機契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城市建筑,建筑設計,城市規劃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城市的土地日趨緊張,高層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拔地而起。它給人們帶來 更多的使用空間,更多的綠地面積,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輪廓線,使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然而它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有很多高層建筑的建造忽視了城市設計,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環境中,沒有親切感,使人們對之產生畏懼感。再加之交通問題,高層建筑與周圍環境關系已成為目前城市設計的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解決就要以高層建筑的產生、發展作為切八點,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案。
一、高層建筑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理由
產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發展與經濟的繁榮,大工業的興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來,造成城市用地緊張,地價上漲,城市不斷向周邊擴展,但城市空間仍然局促。為了在較小的用地范圍內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積,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發展。也是高層建筑產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說高層建筑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概括而言,高層建筑類型可以被認為是土地經濟、金融、城市運輸、投資機遇和技術進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結果。簡單地講,高層建筑是在一個不大的底層上疊加許多層。從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樓層空間向高出堆積。從商業上,它能使其所有者從土地上獲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貨物、更多的人,和在一個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經濟上的存在是土地高價的結果,土地高價與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關,也是配套基礎設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結果。高層建筑實際上是一種商業建筑類型,它的開發將增加城市的就業及生產力,促進城市的有益發展。同時由于它的發展也推動了與之相關的建筑結構,技術、材料、交通等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發展。
二、城市規劃控制要素
(一)強制性指標
城市規劃強制性指標的內容是對城市規劃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的基本依據,是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規劃設計條件,審查建設項目,不得違背的城市規劃內容,一般包括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確定的規定性內容:
1.用地性質。根據城市規劃的需要,對某種具體用地所規定的用途。分為居住用地r、公共設施用地c、道路廣場用地s、綠化用地g等。
2.容積率。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異。
3.建筑密度。又稱覆蓋率,是指建設用地范圍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和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之比。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積比例的一個概念。
4.綠地率。描述的是建設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建筑占地的比率(%)。
5.建筑限高。建筑的最大限制高度,建筑高度在城市空間構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視覺感知的印象很容易被人所獲得。
6.控制線。控制線是為了保證城市有序發展、公平效益,營造良好的城市空間、建筑與景觀環境而采取的一種控制方式,依照控制線的控制能夠有效維護城市與不同業主的用地權益,并控制城市發展中空間分布、城市交通、城市景觀等的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中的有七類控制線,包括城市紅線、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紫線、城市黑線、城市橙線和城市黃線。
7.其他要求。主要指涉及城市管理其他相關部門的要求,如消防、防災、軌道、國安等,在特定條件下也會一并納入規劃設計條件作出相關要求。
(二)引導性要求
引導性要求也是引導城市發展建設的法定依據,是政府重要的調控手段,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與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是規劃設計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性要求是指在一定控制要求之下,
尚有選擇余地的指標,可以根據規劃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圍環境的具體條件在建筑設計階段靈活處理。一般包括:居住人口、建筑形式、體量、風格、色彩要求和其他環境要求等內容。
(三)對建筑形態影響強度分析
城市規劃的各項強制性指標和引導性要求均可能對建筑設計中的形態構思產生影響。
容積率:是對建筑形態影響最大的控制要素。在暫不考慮建筑密度時,可以簡單理解為建筑在用地范圍滿鋪時的建筑層數,因此容積率越大,建筑的高度就越高。far——容積率,sc——總建筑面積,sl——建設用地面積。
建筑密度:對建筑形態的影響強度僅次于容積率。當容積率一定時,建筑高度與建筑密度的大小成反比關系,建筑密度越大,建筑高度就越小;反之建筑密度減小,則建筑高度增加。
建筑限高:在一定容積率的前提下,如果有建筑限高,就有可能增大建筑密度。
建筑紅線:容積率的計算基數是建設用地面積,而建設用地面積肯定要比建筑紅線內用地面積大。因而在容積率一定的前提下,道路紅線和建筑紅線之間相距越大,就意味著實際上有可能增加建筑的高度。
其他要求:常常意味著減少建筑的可用空間,同樣會對建筑形態產生較大影響。
高層建筑對城市產生的影響
三、某建筑設計控制實例
(一)工程概況
該建筑是城市建設中的公益設施中的重要項目,作為整個城市構成的高潮組成部分,所面臨的現實場景確卻是:在高樓林立包下的,相對狹小的用地環境。周邊高強度的城市化開發忽略了城市空間環境的護和培育,城市空間秩序較為零亂,人流和車流較為混雜,城市特色和傳統文的缺失使城市和建筑都失去了活力。
總建筑用地面積0.96公頃,其建筑占地0.65公頃范圍以內,所在規劃地塊的總面積為2.91公頃。
(二)設計控制要素
1.規定性要求。
(1)該建筑選址位于狹小的范圍內,用地面積2.91公頃,綜合布置建筑、廣場、綠地、停車場、租車停靠港、道路等設施。要求功能分區明確,交通組織合理,環境美觀舒適;
(2)1號地塊凈面積為8858平方米,作為城市開敞空間,集中綠地不得小于7平方米,盡量利用該地塊地下空間布置停車庫和商業服務及公共配套設施,合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該地塊中場地(地下建筑屋頂)標高原則不得超過臨近路面標高(249.0);
(3)在2號地塊中布置不小于8000 平方米的綠地廣場(廣場標高不超249.0),其中文化藝術廣場面積不小于4000平方米;
(4)布置不少于10個車位的地面旅游車停車場,地下停車泊位按相關規范配置,并應充分設置出租車停車港;
(5)1、2號地塊之間應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統一組織人流、車流交通,保證兩地塊的交通連接便捷通暢,并注意與都市廣場和時代廣場及兩地塊周邊其它地下商業設施、周邊道路、輕軌2號線等外部地下、地上交通的銜接。1、2號地塊之間的人行通道須作無障礙設計;
(6)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應滿足國家現行消防與防災的法律法規。地下空間的邊界與開挖深度應充分考慮相鄰高層建筑的地下建筑深度、結構、基礎形式,確保地下空間建筑在設計、施工中不致對周邊建筑造成不利影響。
2.指導性意見。
(1)應充分考慮城市廣場及地塊周邊道路標高,合理設置人流、物流的出入口;
(2)1、2號地塊中可適當設置下沉式公共空間,合理組織地上與地下商業空間的人行交通;
(3)1、2號地塊中可利用地形高差布置半地下或地下商業服務及公共配套設置,地下商業部分考慮與人防和軌道交通出入口的聯系;
(4)1號地塊中可多種植常綠樹木,形成都市中心區的一小片“城市森林”。
四、結語
高層建筑影響一座城市環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層建筑對環境質量的責任,對城市及周圍的影響,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樣,對設計者都是根本的問題。高層建筑設計必須用協調環境的方法以嘗試保持最少的環境干擾性。高層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廈,創造著城市引人注意的輪廓線,它們限定著創造城市活動場所的公共空間.為城市中人們的活動提供布景。高層建筑是城市空間的元素,優秀的高層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間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個創造人性的場所,又融入文脈的關系,不去破壞城市空間的和諧。優秀的高層建筑要考慮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健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欽楠。建筑設計方法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齊康。城市與建筑設計互動[j].建筑學報,1988,(9)
[3]王錦堂。建筑設計方法論[m].臺隆書店
[4]王翔。淺談建筑與城市中的群體美學[j].山西建筑,2005,(5)
文章標題:探析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關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jianzhusheji/148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