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電力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4 08:30 熱度:
摘要:本文將基于工程設計實踐,著重對220kV無人值班變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網絡結構及功能等方面的問題作一探討。
關鍵詞:電力系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無人值班變電站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壓變電站采用計算機監控系統并已相繼成功投運,充分顯示了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日益成熟,從而進一步推進了220kV無人值班變電站的實施應用,以最大限度發揮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功能,實現減人增效,降低工程造價,謀求最大經濟效益。但是,220kV無人值班變電站監控系統的設計目前尚缺乏相關的規程規范,如何為220kV無人值班變電站配置最優化、最為切實可行的監控方案,值得設計人員給予充分的探討和研究,簡單地套用500kV變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或常規RTU的模式是不可取的。
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與無人值班變電站
1.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指變電站二次系統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圖形顯示技術,實現集常規變電站控制、測量、信號、保護、計量、自動裝置、遠動等功能于一體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它是一種新型的自動裝置和系統。根據變電站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其運行管理模式可以是有人值班,也可以是無人值班。
有人值班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服務對象是站內的運行值班人員,因此需配設功能強大的人機界面和相關的監控應用軟件,通過VDU導向的操作員工作站,實時地向運行人員顯示或打印詳細的運行參數、運行狀態以及事故報警信息,提供有關參數的整定修改、軟硬件維護和操作指導,實現設備或系統的操作控制與監視,為變電站的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保證。
1.2無人值班變電站
無人值班變電站是指無固定值班人員在站內進行日常監視與操作的變電站,站內主要設備的操作和監控由中心控制站遠方監控系統或上級調度中心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四遙功能實現。變電站無人值班是一種運行管理模式,無人值班變電站可采用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也可采用常規二次設備和遠動終端裝置實現。采用無人值班的變電站,不僅需提高站內一、二次設備的可靠性和可控性,而且應有運行穩定可靠的遠端控制系統或調度自動化系統和傳輸通道。
采用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變電站的無人值班,不僅可合理配置變電站二次設備,防止功能重復設置,而且簡化二次接線,縮短控制電纜用量,降低造價,并降低運行費用,有利于區域電網的安全穩定控制,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經濟性。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服務對象不在變電站內,而是遠方的中心控制站或調度中心,因此站內簡單的、單項的操作應由基礎自動化實現,而那些復雜的、涉及到系統運行的操作則由遠端控制系統實現。
2無人值班系統設計
2.1主要設計原則
無人值班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應采用分層分布式計算機監控系統,按縱向分為間隔層設備和站控層設備,按橫向分為不同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母線設備以及主變壓器等一次元件,根據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將同一安裝單位的二次功能如測控、同期合閘、防誤操作閉鎖集成在間隔層測控單元實現,從而間隔層設備所需配置的功能只影響本單元,以取得較好的獨立性和并發性能。
系統方案配置以無人值班管理模式為原則,取消常規控制屏、模擬屏以及操作員工作站,以計算機遠方遙控手段為主方式實現對整個變電站的監視、測量、控制和運行管理。
2.2網絡結構
系統網絡結構按縱向分為變電站層和間隔層,變電站層設置冗余的遠動終端和就地工作站,布置在二次設備間。遠動終端將按照調度端和中心控制站要求的通信規約實現遙信、遙測信息的上傳,并在遠端對間隔層設備進行管理和下發遙控、遙調命令。就地工作站配設簡單的人-機界面,完成現場調試、巡回檢視、就地檢修維護功能,并通過此站實現故錄和繼電保護信息至中調和地調的上送。
間隔層測控設備應按一次設備布置配置,110kV、220kV宜按出線及母線設備間隔分別配置,主變進線宜按其三側信息量統一配置測控單元,10kV宜按每間隔配置測控、保護一體裝置。各測控裝置相對獨立,完成就地設備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斷路器監控及同期合閘等功能,操作方式具備站內設備就地操作、就地工作站操作和中心控制站遠方操作相互閉鎖等功能,間隔層設備所配置的功能只影響本單元而獨立于其他單元,有較好的獨立性和并發性能,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
站內通信網絡采用光纖以太網,全冗余配置,網絡拓撲結構為總線型,連接變電站層和間隔層設備,實現變電站層設備與間隔層各測控裝置等設備之間的通信,傳輸運行中的監視和控制信號,兩網互為備用。
同時由于無人值班變電站的特點,電能計費系統、直流電源、交流不停電電源、火災報警系統以及安全警衛等輔助系統的運行狀態均應受到遠方監視,因此需設置全站公用的規約轉換裝置,各子系統以約定的規約及通信串口方式接入該裝置,以實現遠方控制端的監測和管理。
同時由于間隔層測控及繼電保護裝置為下放布置方案,因此設備的電磁兼容性必須滿足國家有關標準和系統安全可靠運行要求。
2.3繼電保護配置
考慮到繼電保護在系統運行中的重要地位,對110kV、220kV設備的保護裝置在現階段仍獨立設置,按保護對象配置并單獨組屏,實現就地分散布置,直接輸入電流、電壓量,動作后直接操作斷路器跳閘,與綜自系統完全獨立,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對10kV低壓設備按保護、測控為一體化裝置設置,但應要求多CPU配置,以保證監控和保護的相對獨立性。保護動作信號除測控單元直接采集外,其他詳盡的保護信息如事件報告、自檢報告、定值修改及裝置投退情況等將通過微機保護裝置的通信接口接入全站統一設置的規約轉換裝置,通過站內以太網上送調度端。
2.4采集方式
采集范圍應根據中心控制站、調度端運行管理要求以及站內電氣設備的狀況為前提,以滿足無人值班站遠動信息要求為原則,采集方式及采集內容如下所述:
(1)模擬量信號采集在滿足測量精度的前提下優先選擇交流采樣方式,非電量信號如主變油溫及繞組溫度、GIS的SF6壓力等,一般可通過變送器采集。
(2)數字量信號采集方式分為兩種,主要保護動作和重合閘動作信號、斷路器、隔離開關及接地開關位置信號、斷路器操作機構故障信號、控制回路及電壓回路斷線信號、主變油位信號和變電站大門開閉等信號以干接點、硬接線接入測控裝置,其他信息均以通信接口的接入方式通過智能接口裝置上傳。
(3)電能量信號分為關口點電能量和非關口點電能量。關口點電度表通過通信接口接入獨立裝設的電能計量子站后上送省調;非關口點電度表通過通信接口接入站監控系統并上傳地調,以滿足無人值班站各級運行管理要求。
其他信息包括主變有載調壓開關位置信號,以BCD碼或其他方式輸入。
3系統組態及功能要求
3.1變電站層配置
3.1.1遠動終端
遠動終端為雙機配置、主備通道、雙口調制解調器及防雷保護器,采用組柜方式。應支持各種RTU遠動規約,具有向省調、地調及中心控制站傳送遙信、遙測信息,接受遙控、遙調命令能力;支持雙主機、雙通道自動切換功能,完成任一遠動終端和任一遠動通道組成的數據通信;滿足直采直送的原則,直接從以太網上獲取間隔層測控裝置發出的數據,經篩選、歸并后按調度端和中心控制站的要求建立遠傳數據庫;支持通過以太網以TCP/IP協議與站內繼電保護和其他智能裝置IED的通信,實現遠程診斷和維護等功能。
3.1.2就地工作站
全站配置1臺,采用高性能工控PC機,運行WindowsNT操作系統,秉承WinNT占先式、實時多任務和多線程的優點,實現操作員工作站、工程師工作站和繼保故錄工作站的作用。在變電站調試和試運行、巡回檢視以及就地維護和檢修期間,以該工作站為中心,通過間隔層測控裝置采集現場的模擬量、數字量和電能量等信號,對實時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為操作人員提供各類畫面顯示、報表打印以及事件報警,實現對全部電氣設備的監視、測量、控制、管理、記錄和報警功能,實現自動電壓和無功控制功能,通過預設的控制策略或無功-電壓曲線,對相關測控裝置下達主變有載調壓開關位置的調整和低壓無功補償設備的投切命令。在正常運行時,可通過一口或多口調制解調器實時響應系統調度端和中心控制站的召喚,實現繼電保護信息和故錄信息的上送。同時可方便系統工程師完成數據庫的定義、修改,系統參數的定義、修改,報表的制作、修改,網絡的維護和系統診斷以及遠程維護等功能。
3.1.3同步衛星時鐘GPS
為保證對時精度,同步衛星時鐘分別在變電站層和測控層設置。GPS應具有通信接口、同步脈沖接口或其他形式的同步信號接口,以滿足站內智能設備同步對時要求。系統采用軟硬結合的對時方案,通信接口與遠動終端相連,同步信號接口直接輸出至測控裝置、繼電保護裝置以及其他IED設備,確保全站時鐘同步。
3.2間隔層配置
3.2.1測控裝置
模塊化結構,按間隔配置,組柜就地分散布置,它包括測量輸入部件、遙控輸出部件、就地顯示和手動控制部件以及網絡通信接口部件,實現數據采集和處理、同期、防誤操作閉鎖、自動低壓低頻減載、同步對時和10kV設備繼電保護及就地監視和手動控制功能。
3.2.2規約轉換裝置
全站集中設置1臺,選用高性能工控PC機,完成測控網絡物理層硬件上的互連和物理層以上傳輸協議軟件的轉換,實現繼電保護裝置、直流電源、UPS等智能設備各類信息的上傳,滿足無人值班變電站運行管理要求。
4方案特點
根據上述設計原則,已有一些廣東、湖南等地的110kV、220kV無人值班中低壓變電站綜自系統方案付諸于工程實踐,其主要特點說明如下。
4.1網絡結構簡化
測控網絡作為監控系統的通信主干網絡,采用了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以太網技術,較現場總線網絡簡化了前置層通信管理機,不僅具有標準而成熟的軟硬件配置,而且計算機接口簡單高效,通信帶寬和傳輸速率大為提高,在系統的先進性、開放性、擴展性及維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4.2繼電保護和錄波信息的接入方式
繼電保護裝置接入全站統一設置的規約轉換器,采用與監控網絡共網傳輸的方式,其優點在于網絡結構簡單,并實現遠端與就地保護信息的資源共享。對于故障錄波信息,由于其量大且傳送時間長,因此不與監控網絡共網傳輸,采用故障錄波考慮單獨組網方式,以保證監控網絡信息的實時傳輸,并通過就地工作站將錄波信息遠傳至調度。
4.3防誤閉鎖功能設計
無人值班站的防誤閉鎖操作應是微機監控終端實現功能之一,設計應以滿足遠端操作可靠安全、現場維護操作簡單可行為原則,根據電氣配電裝置的形式不同,防誤操作閉鎖的設計方案應有所區別。
對于常規敞開式配電裝置,除了與運行方式有關的隔離開關需在遠端操作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其他隔離開關和接地刀閘需在檢修人員進站維護時操作,因此有必要設置由編碼鎖和電腦鑰匙等組成的“五防”子系統,并實現與微機監控終端的無縫連接。
對就地操作的隔離開關及接地刀閘,相關的操作閉鎖邏輯由微機監控終端主機完成,當需要就地操作時則將允許操作信息輸入至電腦鑰匙后即可實現;對遠方操作的隔離開關,其相關閉鎖邏輯由間隔層測控單元或/和監控終端主機完成。對于GIS變電站,由于所有相關聯鎖的二次接線均是由制造廠商完成的,而且GIS設備上亦不能實現編碼鎖的安裝,因此不應設置“五防”子系統,對于遠端操作的隔離開關,監控終端主機尚應考慮其相關閉鎖邏輯,當遠端下達操作命令、但閉鎖條件不滿足時,監控終端主機則可根據軟邏輯立即反饋遠端控制主機,以防運行人員誤判別。
5結語
采用綜合自動化控制方式和測控繼電保護下放布置方案,并實施無人值班管理模式是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不僅技術上先進可行,功能完善,而且也極具經濟效益。隨著電網規模日新月異的發展,自動化設備性能的完善和提高,采用綜合自動化的變電站無人值班管理模式將更具生命力,在電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章標題:電力系統220 kV變電站自動化技術設計與運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dianli/16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