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城市規(guī)劃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0-08-18 13:16 熱度:
摘要:公路景觀設計在公路設計中的意義日異重要,是公路建設和環(huán)境協調的必要步驟。首先簡要介紹了公路景觀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公路景觀設計中路線及綠化與所處環(huán)境的協調問題。
關鍵詞:公路景觀設計地域環(huán)境綠化
前言如今公路的四通八達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時也不斷影響著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協調。公路建設對社會經濟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對沿線地域環(huán)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下面從駕乘人員的角度出發(fā),就公路景觀設計中如何同所在地域環(huán)境協調談一些看法。
l公路建設的有關景觀問題現狀
(1)公路設計注重路線平、縱指標,雖然保證了線形流暢,但視野不夠開闊。公路建設中常出現大量切割山坡、開挖山丘崗地、填平溝壑、砍伐樹林及果園等侵害自然地貌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象,使公路與所在地域環(huán)境之間缺乏協調和協調。
(2)公路建設中偏重安全,忽視駕乘人員的視覺享受,存在損害或破壞景觀資源的現象,且該影響是不可逆轉的,如破壞獨立山丘、古建筑,直線穿過大樹林、果園、綠地等。
(3)公路上的各種人工構造物的造型與色彩忽視景觀效果和駕乘人員的視覺效果,不能減少或消除各種構造物對自然景觀的不利影響。
(4)在改善公路沿線景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各種人工構造和綠化來補償。存在易引起駕乘人員的視覺混亂現象;公路兩側影響視線的場所如廢棄礦場、垃圾場等,不能采取綠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避。
2公路景觀設計與所在地域環(huán)境
(1)公路景觀是指公路路線、橋梁、隧道、互通式立交、沿線設施等人工構造物同公路通過地域環(huán)境相互協調后形成的景觀。所在地域環(huán)境是公路所處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
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域范圍、地形地貌和立地條件,如高山、平原等;人文環(huán)境則指人類通過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景物,如文物古跡、城市、村莊等。
(2)通過公路景觀設計與所在地域環(huán)境的協調,使公路工程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不僅保護和改善公路沿線環(huán)境,而且能夠滿足駕乘人員的視覺感受,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兩者相協調的基本要求:
①應結合所在地域環(huán)境、經濟條件及公路的特點,因路制宜,進行景觀設計,與所在地自然景觀相協調。
②應充分利用綠化手段以緩解因修建公路給沿線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應結合防護工程進行綠化設計,改善景觀,保護環(huán)境。
3公路路線與地域環(huán)境
公路路線設計中,盡管受到某些控制點如已有道路網、最佳路線交匯點等的影響,但是,公路作為自然環(huán)境整體的組成部分,路線和地形相互協調才能保護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
3.1路線與原有地形的協調
(1)沿著等高線的路線所形成的景觀與所在地域環(huán)境最易協調,如:排列在公路兩側,與等高線平行的樹木或房屋在景觀中看上去很協調;而在一片空曠地,有這樣一條沿等高線布置的公路,易將地形表現出來。
(2)將風景名勝區(qū)、闊喬或針喬、文物古跡等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觀布置在曲線內側;曲線通過大片樹林、果園和綠地等。通過這些措施更易提高景觀水平。
(3)在山嶺地形區(qū),沿著等高線方向布設線路中,必須提高或降低其高程時,仔細選擇路線和確定坡度,進行填、挖方中細部優(yōu)化,避免出現“斷崖”現象,消除令人不舒服的感覺。
(4)在山嶺區(qū),沿著垂直等高線布設線路時,會給人視覺上產生路線“逆著紋理”穿越的生硬感覺。解決的方法是選用將其位置定在挖、填方量最少處,或把路線位置稍稍偏移垂直方向。
3.2橫斷面的細化處理
(1)目的:通過橫斷面的細化處理,產生與周圍環(huán)境具有相似的特征,一般情況下,坡面盡可能平緩(巖石挖方除外,因為巖石的特征就是表面陡峭和轉角生硬),改善景觀效果。
(2)原則:橫斷面?zhèn)绕碌钠露仁艿酵临|工程力學特征所決定,規(guī)范推薦的坡度往往大于視覺最佳效果的坡度,筆者認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等高線地圖,針對個別情況進行個別設計,達到最佳效果。
(3)有條件的情況下,將路塹及路堤邊坡利用拋物線或弧曲線做到內凹型,或將邊坡坡度放緩,將現有規(guī)范要求1:1.5邊坡坡度按填土高度大小改為1:4~1:6。采取這樣措施:
①易與地域環(huán)境相協調,可獲得較長的視線,提高景觀質量。
②降低公路邊坡養(yǎng)護成本。
③減少車輛駛離行車道發(fā)生事故的危險。
④值得注意的是平緩的邊坡,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4)對于同一等高線平行布設的公路,由于挖方而使路肩或某一側往往存有一塊突出的土方,從景觀設計角度,必須把它去掉,否則與所在地形不協調。
(5)路線設計中,盡量避免由于直線挖方,特別是在天空襯托下形成黑影輪廓而產生令人不自然的景觀。直線挖方時,做到有一背景襯托如遠處重疊的山巒或茂盛的森林等(天空除外),或在沒有背景的襯托下,宜將挖方的路線布置成曲線,并進一步做邊坡細化處理,從而獲得最佳視覺效果。
4公路景觀設計中綠化問題
4.1與所在地域環(huán)境之問的關系
綠化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把公路結合到景觀中去,按照所在區(qū)域植物生長情況、地形,以及車速的大小進行設計,反映出駕乘人員在運動中看到的景物不斷變動特點,提高從公路向外看的景觀質量。
(1)根據所在地域的土壤類型、氣候特征、地形地貌及公路綠化土質的特點,建立適應當地生態(tài)特征的植物群落。采用濕式噴播和客土噴播技術,提倡多用鄉(xiāng)土樹種,盡量少用外來樹種,避免造成物種泛濫。
(2)在某些地區(qū)的綠化通道建設中,由于沒有穿插一些開放空間和向外看的景物,沿著公路兩側連續(xù)不斷種植的林帶行駛時,駕乘人員會由于景物的不斷遮避而感到厭倦、感到壓抑,體驗不到旅途的愉快。所以說,在路兩側種植林木時,考慮布線與植物之間的關系,通過調查,提供一系列開放與封閉間隔交替的情景,賦予駕乘人員視覺體驗及韻律。韻律感也會受到景觀內容的限制。公路通過居民區(qū)時,密植的植物可降低噪聲和使人們不受視線干擾。公路通過工業(yè)廢地、露天礦場等不和諧地域時,通過植物密植可阻擋人們的視線,而對于新興工業(yè)基地、名勝古地、風景旅游區(qū)等,可種植低矮的灌木使駕乘人員的視線可以看到。
4.2綠化景觀需強調視覺邏輯
(1)基本原則,綠化應按三維空間進行設計,將某些特殊路段從總的范圍分離,強調出來,從而誘導駕駛人員的視線,提高公路景觀水平。
(2)彎道內側種植低矮的灌木來強調彎道的存在。
(3)晚間行車繁忙路段,彎道外側植樹來突出弧線從而增加安全性。
(4)豎曲線頂部兩側的樹木,預示著前面方向的變化。
(5)公路有叉道時,通過綠化處理把它強調出來,突出兩條路的存在,形成明顯標志,預告設施位置。
4.3綠化景觀與視覺污染防治
(1)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應充分利用綠化來補償,改善公路沿線景觀,因地制宜,并形成其特有風格。
(2)公路分離式高架橋,由于弓1道路堤坡度陡而不雅觀,可通過精心綠化來改善景觀。
(3)而對于其它類型的橋梁,由于坡度較緩,任何一側的引道較長,往往令人厭倦,所以通過種植觀賞性的植物,創(chuàng)造一定的環(huán)境,賦與它們生氣。
(4)由于受到條件限制,有些路段存在從某點看去有時扭曲或不連續(xù)現象,可以通過綠化來彌補景觀的缺陷。
(5)公路沿線除停車區(qū)、服務區(qū)和立交區(qū)等外,盡量少用裝飾性植物、廣告牌、宣傳牌,避免引起視覺混亂。
5結論與建議
總之,我們應樹立“以人和車為本”的服務思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改善和保護沿線環(huán)境,強調公路工程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構成新的人文景觀,為駕乘人員提供良好的視覺環(huán)境,實現“交通功能性、景觀舒適性、生態(tài)適應性和經濟效益性”的相統(tǒng)一,為公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文章標題:公路景觀設計與環(huán)境的協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9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理工論文范文
建筑設計論文 城市規(guī)劃論文 礦業(yè)論文 機電一體化論文 包裝論文 交通運輸論文 化工論文 電力論文 水力論文 自動化論文 車輛論文 冶金論文 工業(yè)設計論文 機械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