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04 11:00 熱度: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城鄉差距較大,縣域經濟一直是發展的薄弱環節。但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中,有效信貸投放仍不足,制約了縣域經濟發展,需要引起關注并加以解決。本是一篇經濟論文發表,文章以吉林省延邊州為樣本進行了調查分析。
縣域銀行業信貸投放仍顯不足
縣域銀行業“血源”增勢強勁,但“心動”放緩。截至2011年7月末,延邊州縣域(除延吉市以外的七個縣)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為474.37億元和191.65億元,同比分別增加90.16億元和19.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47%和11.32%,貸款增速低于存款增速12.15個百分點;新增存貸款分別為46.53億元和17.45億元,增量存貸比為37.50%,比去年同期下降41.79個百分點。
縣域信貸資金流出嚴重,導致縣域信貸資金“失血”。縣域銀行存貸差額在2011年7月末達到282.72億元,同比多增70.67億元;縣域信貸資金凈流出額為255.57億元,同比多增82.06億元,同比增長47.29%。按行別看,除農業發展銀行凈流入24.14億元外,其余8家銀行全部凈流出。其中,工商銀行19.01億元、農業銀行36.02億元、中國銀行10.63億元、建設銀行32.09億元、郵儲銀行91.14億元、農信社57.53億元、農村合作銀行32.66億元、村鎮銀行0.62億元,說明縣域信貸資金流出問題仍嚴重,縣域信貸資金失血。
國有商行信貸投放不足,支持縣域經濟“體力”欠佳。7月末,縣域國有商業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06.05億元和67.62億元,存量存貸比為32.82%;新增存款26.14億元、新增貸款8.40億元,增量存貸比為32.13%,比去年同期下降52.34個百分點。按行別看,工、農、中、建行的存貸比分別為49.96%、21.50%、24.09%和36.91%,國有商業銀行存貸比遠低于75%的上限標準。
農信社成為名副其實的信貸支農“三甲醫院”。到2011年7月末, 農信社存款和貸款分別比年初增加10.72億元和6.91億元,分別增長9.20%和10.31%,增量存貸比為64.46%。農信社貸款余額73.91億元,占全部縣域銀行貸款余額的38.57%;累計發放貸款36.59億元,占縣域貸款累放額的41.55%。
村鎮銀行“血壓”過高,處于超負荷經營狀態。村鎮銀行存款和貸款余額7月末分別為18971萬元和14910萬元,存量存貸比為78.59%,比2011年年初的存比(84.17%)下降5.58個百分點。其原因是,由于村鎮銀行存貸比過高,延邊州銀行監管部門責令下降存貸比,但村鎮銀行存貸比仍超過銀行監管部門的75%的上限,仍超負荷經營。
縣域銀行業信貸投放明顯不足的原因
縣域金融管理滯后且創新不足
縣域銀行信貸審批權有限束縛了其放貸自主權。為加強信貸管理,各行、社對所屬縣域金融機構實行了授權管理,核定一定的信貸審批權限。但各行、社對縣域經濟最了解的縣域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權限一般都核定在較小的額度內,有的甚至沒有貸款權限。在公司貸款方面,四大國有商行、郵儲根本沒有審批權。在個人貸款方面,四大國有銀行中只有農行有質押貸款100萬元以內和農戶聯保5萬元以內審批權,其余各類貸款的審批權均在上級銀行。縣域郵儲只有個人擔保貸款和工商戶擔保貸款審批權,額度在10萬元以內。縣域銀行機構在信貸管理上沒有話語權,只有組織資金權、貸款調查權和收貸權,束縛了其放貸自主權。具有法人資格的縣域農信社的貸款權限也受到省級聯社的控制。
審批手續煩瑣,不適應縣域貸款“少急頻”的需求。在貸款權限控制下,縣域絕大部分貸款都要層層上報審批,審批環節增加,審批時間較長。如農信社公司貸款的審批時間一般在7天左右,有的甚至長達2個月,難以滿足縣域中小企業和“三農”貸款“少急頻”的需求。
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仍顯不足,信貸產品針對性不強。目前,縣域銀行業雖然推出了較多融資新產品,但實際投放額微乎其微,貸款滿足率較低。延邊州七個縣域中,只有敦化和安圖分別開展林權抵押和土地承包權抵押貸款。敦化從2009年5月開始開展林權抵押貸款,2011年前7個月累計發放貸款598萬元;安圖從2010年1月開展土地承包抵押貸款,2011年前7個月累計發放512萬元。無法滿足延邊州縣域經濟發展的貸款需求,尤其是針對不斷涌現的各種新型組織和縣域經濟主體資產特點創新的產品不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場對資金需求量大,但因沒有有效抵押擔保物等原因貸款投放明顯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場貸款滿足率僅為25%和10%左右。而且小額信用貸款限額不能適應當前規模化種養殖的需要。
縣域金融外部環境存在問題
縣域經濟弱質特征制約縣域信貸投入。一方面因縣域工業大多競爭力不強、農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大、大多數農村合作組織管理松散等,縣域信貸投放風險較大,銀行投入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縣域多數是小企業,沒有抵押資產;農民及合作組織擁有的耕地、山林和住宅等,由于缺乏流轉市場難以成為抵押物。調查顯示,缺乏抵押擔保是縣域貸款未能滿足的最主要原因。
融資中介服務及相關配套體系發展滯后。相對縣域經濟發展融資新需求,融資中介發展明顯滯后。一是擔保公司規模偏小,全轄7個縣域中有6家擔保公司,資本金在1000~3000萬元左右,其中2家擔保公司經營處于停止狀態,尤其缺乏針對縣域經濟特點的專業擔保公司。二是土地、林權等相關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中介機構僅在極少數縣市開始試點并制定了相關辦法。三是抵押貸款評估存在登記環節多,收費高,甚至有重復評估登記和亂收費等問題。據金融機構反映,貸款過程中,資產評估、抵押登記等費用超過貸款金額的3%,而且手續煩瑣,效率不高。四是農業保險險種仍然不足,水產、水果、蔬菜等較多的農副產品不在保險風險覆蓋范圍內。此外,相關法律體系缺乏及時跟進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縣域的支持。
地方政府對金融支持的引導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包括進一步建立健全專項財政貼息、信貸風險補償和信貸投入獎勵等措施。二是縣域經濟發展有待進一步提質。當前縣域經濟發展缺乏中長期規劃,政府在培養合格經濟主體等工作方面欠細,對一些新型組織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范。三是政府推動銀企對接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包括通過政策對接、規劃對接、項目對接等,推動銀企溝通,形成多方合作共贏的局面。
對銀行業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的建議
銀行改進管理、創新信貸產品并加大投放
進一步完善信貸資金授權授信管理。改進信貸管理,優化內部資金管理的權責機制,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當前應根據各地經濟發展規劃、效益狀況和銀行管理水平,在遵守資產負責比例管理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基層分支機構的信貸投放自主權。一是適當下放中小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減少中間環節。二是對有價證券作質押的貸款可放寬限制額度。三是適當下放辦理銀行票據承兌貼現業務的權利。
進一步創新縣域銀行業的金融產品。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則下,加快開發適應縣域小企業和居民需要的金融產品,為縣域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一是繼續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進一步放寬貸款對象、拓展貸款用途、提高貸款額度、合理確定期限、科學設定利率、改進服務方式,將農戶小額信貸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支農信貸品牌。二是開發適應小企業生命周期和融資需求的信貸產品,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小企業的需求。開發消費類貸款品種,滿足縣域各種合理消費需求。三是大力發展農村青年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小額貸款業務,開辟創業信貸綠色通道。四是逐步將城市開辦開發的代理保險、個人理財、信息咨詢等金融產品推廣到縣域地區。
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創造寬松的縣域監管環境。監管部門考核縣域法人銀行機構的部分監管指標應適當開點“綠燈”,并為其加大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的力度提供較為寬松的監管環境。
一是銀監部門對于縣域法人金融機構的監管考核要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別對待,差別化管理,對于像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的考核可確定一個最低比例,然后要求其在一定的時間內(如五年)達到規定要求,也可制訂一定的鼓勵政策,調動縣域法人金融機構達標。
二是在信貸管理政策的制訂上要結合縣域中小企業、商戶、農戶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做符合其生產經營實際的個性化信貸管理辦法,盡快出臺《縣域中小企業貸款管理辦法》、《縣域農戶貸款管理辦法》等信貸管理規定,使縣域法人金融機構發放貸款能夠有專門的規章執行。
三是人民銀行應盡快完善征信系統建設,將縣域中小企業、商戶、農戶的信息盡快納入征信系統,并探索建立縣域中小企業、商戶、農戶的信用評級體系,加大對征信評級的運用力度,使縣域法人金融機構能夠依據征信系統中的信用評級發放貸款,為其放貸提供便利。
地方政府創建良好的縣域金融發展環境
創建良好的縣域金融發展環境,需要銀、政、企三方共同努力,實現銀政聯合、銀企聯動、銀銀聯手。
地方政府應盡快出臺配套措施,支持金融創新。縣及縣以上政府應授權或指定土地經營承包權、林權使用權、大型農用生產設備等權利和抵押品的確權、登記、評估、交易流轉等職能部門,聯合銀監等部門制訂具體的管理辦法;支持培育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的物流公司發展,為銀行辦理倉單質押貸款創造條件。
適當減免稅費標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縣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適當簡化有關手續,減免或降低企業辦理抵押貸款和銀行處置抵貸資產的稅費標準。地方財政拿出部分資金,按照一定比例補貼企業抵押資產的評估、登記、公證費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加大金融債權案件審理和執行力度,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司法部門對各類審結勝訴而未執行到位的金融債權案件,應在全面清理排查基礎上,成立執行專班,集中強制執行,提高依法維護金融債權的威懾力;對于已經執行到位的款項及時移交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新發生的貸款債權案件,要做到快審快結。
以創建信用村鎮為重點,優化縣域信用環境。縣級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經常性的金融知識和金融信用宣傳以及“信用村鎮”評選表彰活動;建立“黑名單”制度,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財經科學》期刊論文投稿,雜志是1957年創刊的西南地區最早的經濟理論刊物,由教育部直屬院校西南財經大學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財經科學》長期被列入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并被四川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四川省一級期刊。許多高水平的論文、研究報告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以多種形式轉載,并被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為來源期刊。
文章標題:經濟論文發表縣域銀行業支持地方經濟面臨困擾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ngji/jingjixue/303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