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小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02 11:38 熱度: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同時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探究式的科學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最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目的。”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目標,因地制宜設計科學活動,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注重學具的運用,使科學探究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讓科學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發現。
關鍵詞:怎樣發表論文,小學科學,課改新路
從教學實際來看,新《標準》對農村小學傳統的科學常識教育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在農村小學的科學課堂上,探究式科學教育的模式遠未確立,而新教材以探究性目標編排,不給出知識性結論,教師不知道傳授什么,多數課堂陷入盲目和混亂,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更是無從談起。筆者在觀摩了幾節科學課后,感到要改變這種狀況,需從確立引導學生親身探究、體驗的教學理念和運用學具兩個方面入手。
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目標,因地制宜設計科學活動,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科學素質。
1、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自行探索創新的空間,使他們能夠親身經歷、探究和體驗,F行《科學》教材的編排能真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親身體驗的機會,促使他們自主地參與、主動地探索,在參與和探索中有所收獲。同時也把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也注重了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于探索和質疑的科學精神。在總結填寫實驗表格時,多數內容是老師自己填。評課時我對她說:“這節課你要在兩方面改進。一是讓所有學生都準備好紙卡、塑料尺、木塊和鐵釘,做劃痕實驗時人人都作,并且邊做邊填好記錄。二是盡量不要講,讓學生自己做和說。”在給另一個班上這節課時,老師采納了我的建議,教學效果非常好。另外,教材在編排中還考慮了學生在生活環境、經驗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學習內容、教學活動、設計制作、綜合評價等方面也不象原來的自然教材那樣內容固定,實驗過程和方法單調、一陳不變,而是相當的靈活。這對教師因材施教和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教師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調節,而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新的空間。
2、利用好教材設計的猜想活動,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猜想和多元交流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就是從簡單的猜想得來的。要讓牛頓“蘋果為什么不往天上飛?”的科學精神深深植根在學生心中。教材設計的猜想活動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好《科學》有很大的幫助。《科學》課堂要把猜想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一種探索的動力。讓學生帶著猜想去實踐,學生的活動會更有意義、更有明確的目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一種促進,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可以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猜想。通過交流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發散思維。
3、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堅持進行長期觀察活動的能力,F行《科學》教材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長期觀察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精神。還要為學生創造大量的鍛煉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形成長期進行觀察活動的能力。
二、注重學具的運用,使科學探究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讓科學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發現。
1、運用學具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直接感知和語言傳遞相結合,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教材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運用學具的過程,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過程,是探究、體驗的過程,這使知識的獲得更有價值。在《比較水的多少》的課上,學生準備了大小、形狀不同的容器,想出了多種方法來比較三杯水的多少。對于學生的方法,老師沒有急于評價,而是讓學生先動手實驗后互相評價,自己弄明白哪種方法更準確、更科學、更省時。讓他們明白要想準確的知道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進行準確的測量。通過相互交流、評價,思維不斷激烈地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比較水的多少的最佳方案也就很自然地得到了。
2、運用學具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課堂實驗操作中,親自動手,自主實驗,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歸納,表述結論等,整個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和創新意識的覺醒。當學生感到從課堂上獲得的科學知識是自己的發現,就會對《科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對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形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運用學具,通過親自操作驗證前人獲得的科學結論,使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信服的接受知識,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索精神,習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增強實踐能力。電、磁、熱等等物理現象和科學原理之所以使學生難懂,是因為老師只是一味的講而不給學生任何動手操作的機會。須知這些知識和原理只靠講是難以奏效的,除了老師進行演示實驗以外,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親身體驗是主要途徑之一。
學好《科學》不外乎兩個條件:感官和學具。充分利用感官和學具,使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和觀察,學好《科學》是不難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魯潔.教育的原點:育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15-22
文章標題:教師怎樣發表論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如何走上課改新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iaoxue/2211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