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9 16:26 熱度:
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一些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專家也都針對傳統文化進行過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教師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
摘 要 自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后,馬克思主義就體現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這一生命力的體現正是得益于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中國人要想用馬克思主義來發展中國,必須將其二者相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化過程中,在價值取向,在共同理想等方面都有著相通之處。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結合點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馬克思主義一直引領著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全國革命的勝利,以及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到今天的黨和國家的建設。一個外來思想何以能夠對中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帶領中國人民翻身做主,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讓中國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并與中國傳統文化很好的結合起來,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來看,蘊含著極其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理論成果,其本質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歷史是必然聯系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前提之下,揚棄地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出發,肯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而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孟子有“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經過長期積淀,已內化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之中,深深影響著中國知識分子。毛澤東揚棄傳統民本思想,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以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價值觀上有相通之處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取向模式“家、國本位”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人的社會性”得觀點是相通、相容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側重于對家和國的高度關注,強調個人對家、國等群體價值的認同和無條件的服從,提倡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馬克思主義強調人的社會性,強調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集體意識,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實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兩者都認為個人歸屬于社會共同體,強調集體意識。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以民為本”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具有相通之處。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諸多的人本思想,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主張親民、惠民、利民、恤民。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主張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
最后,中國傳統文化的“經世致用”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也是相通相容的。經世致用思想強調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并通過實踐來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從孔子的經世致用一直到晚清的洋務學派,中國傳統文化無不滲透著“躬行踐履”的思想。馬克思主義是以實踐觀為基礎的科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實踐哲學。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理論與實踐應保持緊密的聯系。
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理想與馬克思共產主義理想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禮記・禮運》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孔子的這段話,描繪了一個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沒有爭斗的“大同社會”。這種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歷代仁人志士的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是無產階級政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基本內容的奮斗目標,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它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批判地吸收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科學分析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真總結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而提出來的一種社會理想。關于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作了這樣的概述:“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
中國的“大同”理想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社會生活模式的一種設想。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與中國古代“有錢同使,有衣同穿,無人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大同理想是相通的。
參考文獻
[1] 陳方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蚌埠黨校學報,2008(01).
[2] 李三平.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2).
[3] 何繼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4] 陳雅穎.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教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創刊于1958年,現為“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云南省優秀社科期刊”。主要刊載哲學、宗教學、美學、歷史學、文學、語言文字學、教育學、旅游文化等學術論文及理論文章,有較高的轉載率和文摘率。編輯均具有高級職稱,有較強的編輯力量和研究能力。
文章標題:教師論文發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點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92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