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6-04-14 14:29 熱度:
古詩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們瑯瑯上口,字字珠璣,意境優(yōu)美,言簡意深。不僅能使學生視野開闊,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和欣賞能力,本文是一篇中學教育論文范文,對學生學習古詩文學習提出有效建議。
【摘要】講授古代詩歌時,可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選用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和圖片、詩人的畫像、詩歌中的故事、詩中的古代風俗人情畫等素材,使詩歌處于創(chuàng)作的原生化狀態(tài),組合一節(jié)古色古香的詩歌鑒賞課,讓多媒體撥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之弦,撥動學生感悟意境之弦,撥動學生的情感共鳴之弦。使我們的古典詩文煥發(fā)出更耀眼的光芒。
【關鍵詞】多媒體,古詩文閱讀,激發(fā)興趣,感悟意境,情感共鳴,中學教育論文范文
但由于古詩文講究的是平仄、押韻,而且字字意義深邃,加之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對詩歌中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詩詞好,學生好,但要教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古詩文的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一、多媒體撥動學生興趣之弦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可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這在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情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馬克思說:“只有音樂才喚醒人的藝術感覺。”自古以來,文學與音樂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優(yōu)美的音樂流入語文課堂,在營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品味。尤其在古詩文教學中,盡量結合音樂,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一節(jié)課的開始是教師譜寫一首優(yōu)美的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 例如在教《詩經(jīng) 蒹葭》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詩中表達的相思濃情,我先播放了《在水一方》歌詞中彌漫著濃濃的詩詞韻味,配以霧氣朦朧中河岸及水草,營造濃厚的氛圍。在教《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并且制作了一些有關月亮和蘇軾人物形象的教學圖片。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放映有音樂的畫面,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使學生順利進入審美心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情”化為可作用于聽覺的旋律,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二、多媒體撥動學生感悟意境之弦
宋朝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畫時說:“味摩詰之詩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教師應充分地通過再現(xiàn)與作品相應的立體畫面,使學生進入詩詞所描繪的境界中,與詩詞的意象融為一體,與詩人同歌同吟,同悲同樂,從而更好地領悟到作者寄寓于詩詞中的情感,以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基于此,古詩詞用幻燈、動畫、視頻來再現(xiàn)古詩詞的畫境,就成了絕妙的手段。“詩貴言境,以境表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讀詩歌時,我們引領學生以欣賞的角度去讀,仔細感受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揣摩詩歌的意象,就能領悟到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美。
我們在教《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前,但由于重復與對比的巧妙運用,使她成為千古絕唱。我就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制作一些有關的教學圖片首句運用三個情調(diào)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材料對象:“枯藤,老樹,昏鴉”。重復手法的精彩運用,渲染出一種濃郁的生命感受——悲涼、絕望、死寂。接著再采用對比手法,展現(xiàn)了一副明快、清新、溫暖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并配上音樂。教學時,使用投影儀把這么一幅圖景顯示給同學們看:“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路邊是纏滿枯藤的老樹,即將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農(nóng)戶家前,這時太陽快要下山了,他卻連投宿之處都還未找著……” 在悲涼孤寂的音樂聲中,同學們看完投影。通過看投影、聽音樂,同學們對這首小令的感性認識增強了:畫面上共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事物,渲染了悲涼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之下輔之以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就有了堅實的情感基礎。這里,視覺和聽覺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時,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多媒體撥動學生的情感共鳴之弦
詩歌含蓄蘊藉,不像小說那樣有故事情節(jié),也不像戲劇那樣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因此,其教學不能單純地靠教師的引導或講解來使學生領會。多媒體技術無疑為創(chuàng)設情景,陶冶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效果。適當?shù)穆暜嫞梢云鸬戒秩練夥眨瑒?chuàng)設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和具體可感的真實事物聯(lián)系起來,讓圖、文、聲、像等媒體成為古詩詞閱讀與教學的翅膀與動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加便捷地在精彩紛呈的畫面中,讓學生感受作者生存的時代背景以及古詩的意境美,從而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共鳴,激發(fā)他們的真情實感。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采用多媒體播放“安史之亂”的史實音,讓學生初步了解歷史,了解唐朝天寶年間,玄宗驕奢,不理政事;奸臣當?shù)溃瑱鄡A天下的社會現(xiàn)實。親眼看到安祿山起兵反唐,潼關失陷,尸橫遍野,長安混亂,百姓逃散,田園荒蕪的凄慘景象。
多媒體技術與中學古詩文教學的結合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是導演,導演出一幕幕場景;是畫家,用斑斕的色彩展開生動的畫面;是導游,引導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漫游;是琴手,撥動學生學習古詩文那根心弦。相信多媒體會使我們的古典詩文煥發(fā)出更耀眼的光芒。
《基礎教育參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是專門服務于基礎教育各級行政領導、中小學校長、教育教學研究人員、骨干教師和關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各界人士的一份國家級刊物,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11-4889/G4,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1128,郵發(fā)代號82-127,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本刊在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力求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質(zhì)發(fā)展服務,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瞭望世界的窗口、教育科研的資源、決策管理的參謀、借鑒參考的平臺。
文章標題:讓多媒體撥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弦中學教育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3090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