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11-26 16:34 熱度:
微課程這個術語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本文是一篇教師教育研究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基于新課標的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探究。
摘 要:微課程是移動互聯時代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不僅適合于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又能夠解放教師,有效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本研究通過對相關文獻、書籍及網絡資料的分析,以及對教學活動的經驗總結,闡述了微課程的概念及特征,并試圖構建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模式。
關鍵詞:微課程,微課程的設計,微課程的應用
一、緒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為代表的微熱潮席卷全球,微課程也隨著這股浪潮橫空出世。目前,國內外教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教育人員對微課程進行了積極的研究與實踐,使得微課程的概念、特征、發展、設計與應用等各方面不斷得以完善,這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學習模式、學習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習資源等提出了新要求。在學習方式上,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及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等方式協作解決問題;在學習內容呈現方式上,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來呈現學習內容,而不是總采用單一的方式,改變傳統課堂總是采用粉筆、黑板、PPT放映等方式,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移動設備等多種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在學習資源的建設上,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師是學習資源創造者而不僅僅是被動使用者。
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和學習資源,及其所采用的學習內容呈現方式,給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僅適合于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有效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又能夠解放教師,提升教學效果。
二、微課程的概念及其特征
對于微課程的概念,在教育領域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國內外各界專家學者對其的定義與理解均有所不同。微課程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推,戴維・彭羅斯稱微課程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他認為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時長在1分鐘。在國內,胡鐵生老師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微課的定義,2013年胡鐵生又對微課進行了新的界定:微課又名微課程,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在線視頻網絡課程。
綜合分析有關專家學者對微課程相關定義的詮釋,筆者總結出微課程有以下突出特征:主要是以移動學習為目的,既可以在線播放,也支持保存到計算機、手機、mp4等移動設備中進行移動學習;呈現形式多樣,載體主要是微視頻,也可能是音頻、文本或動畫等,改變了傳統教學形式的單一性;教學內容精簡,僅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教學時限一般以3至8分鐘為宜,不宜超過10分鐘,符合心理學上有關人的注意力規律;具備完整結構的教學設計;具備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有良好的計算機、移動設備或網絡支持;可重復利用,具有共享性。
三、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模式的構建
筆者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理論研究以及前期教學實踐后,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新課標等的指導下,并借鑒“MOOC環境下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試圖構建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模式。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模式主要是由選題依據、前期分析、教學策略選擇、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評價體系六個部分組成(如圖1)。
(一)選題依據
合理的選題是微課程開發的最關鍵環節,它反映了微課程是關于什么內容的,是微課程質量的決定因素。選題的確定本身也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對于那些通過教材學習就能夠熟練掌握的知識點,就沒有必要特別制作成微課程。微課程的選題要注意,教學內容明朗清晰、有價值,如聚焦在關鍵概念的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的突破,考點歸納,課后拓展延伸等。
(二)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含:一是學習者特征分析,了解學習者特征可以使教學的設計更有針對性,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主要考慮對學習者的學習影響最為直接與最重要的;二是教學目標分析,依據新課標的規定需要明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技能是重點,因為微課程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因此,應重點明確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三是教學內容分析,應充分結合學習者特征分析和教學目標分析來確定微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盡可能地分割教學內容,明確每個知識點。
(三)教學策略選擇
教學策略是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資源等方面的綜合考量。教學策略的選擇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錄制微視頻時應考慮教學策略的選擇,如在知識點講解型微課程錄制中可采用講授法,而在操作型課程中常選用演示法,應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策略。二是教師在將微課程應用于教學中時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先學后教模式,也可以同時采用自主學習策略與合作學習策略。
(四)微課程設計與制作
1.微課程教學內容劃分
教學內容劃分相當重要,雖然微課程時間不長,但仍需要有完整的結構和充實的內容。需要劃分知識點,并根據每個知識點選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和預想學習者可能的行為。
2.選擇錄課方式
微課程的載體主要是微視頻。選擇錄課方式時,應考慮到錄制的微視頻類型、錄制環境、硬件設備、軟件等方面。微視頻主要有三種錄制方式(如表1)。
微視頻制作的方式常用的有這三種,但是,只采用固定的一種教學形式,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會大大減小。因此,在制作過程中,應靈活使用各種錄制類型,或者在同一個微視頻中組合使用多種方式,同時,也應該注意制作方式的新穎創新。 3.微課程資源制作
微課程資源制作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制作:一是微教案的設計,即微視頻中具體教學活動的設計;二是微課件的制作開發,可以使用PPT、Prezi、Flash等多媒體軟件來實現,微課件要有頭有尾,整體風格統一,字體類型適宜、字號大小合理,注意控制課件頁數;三是微練習的設計,通常有知識水平測評題設計、上機操作測試等的設計。
4.微課程錄制腳本設計
微課程錄制腳本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排列次序設計,使得微課程的制作具體化,便于視頻的錄制。筆者設計了微課程錄制腳本模板(本模板根據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一文中所提供模板改編),首先,包含了課題名稱、學科、授課對象、教材、章節、基礎知識、教學類型、設計思路,然后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具體的知識點,設定每個知識點的界面呈現、文字解說與時間等(如表2所示)。
5.微視頻錄制及編輯
完成微課程錄制腳本設計后,開始實施教學活動及同步錄制。微視頻錄制過程中應注意到以下幾個事項: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教學活動完整,切入課題要迅速,突出重難點,小結簡短有力;教學語言規范,聲音清晰,講解風趣;注意課堂互動,適當設計提問;關鍵點、重點處應注意做留白提示;錄制環境要保持安靜;視頻畫面應簡潔、清晰、不抖動;盡量減少如教師頭像、無關的背景、圖像等干擾因素的出現;鼠標移動速度應適中,切忌在屏幕上頻繁晃動。
完成錄制后,應對微視頻進行適當編輯,主要是針對音樂的選取、字幕的添加、視頻剪輯等輔助方面,應根據實際需求選用合適的編輯工具進行處理。對于已經配有音頻解說的微課程一般不適合加入背景音樂;字幕的添加切忌像電影那樣給所有的音頻解說配字幕,避免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只需要在關鍵點、重點部位配上關鍵字,作為補充和強調。視頻剪輯通常是微課程制作者根據具體需求剪輯需要的部分,并進行處理。
(五)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筆者設計了微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模板(如表3),該模板是教師對已確定的教學內容怎樣進行教學的一個總體思考。筆者嘗試將微課程應用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教學環節包含:明確任務、自主學習、自學小測、研討交流、鞏固小結。在應用于其他學科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或減少一些相應的環節。
(六)評價體系
完成微課程設計,并將微課程實施具體教學活動應用后,還要對微課程的設計及應用效果進行系統的評價,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通過評價使微課程設計者得到反饋,對微課程進行修正與完善,以便后期開發出更合適的微課程;在學生完成學習后進行檢測,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問題,調整和改善教學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學習模式、學習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習資源等提出了新要求,微課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夠給教學帶來很大的變化。本文從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變革入手,探討微課程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試圖構建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模式,為更好地設計與應用優質微課程提供了一種新的參考方案,希望廣大教師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中。
相關期刊簡介:《教師教育研究》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是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教育科學學術刊物。本刊于1989年創辦(原名《高等師范教育研究》,于2003年11月更為現名),由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任主編。
文章標題:教師教育研究投稿基于新課標的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887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