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8 15:29 熱度:
摘 要: 語文固有的本質屬性及時代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決定了中職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人本位”的教學理念。本文力圖從語文教學“人本位”情感教育思維、語文教育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語文教育教學綜合評價體系的動態性方面,闡述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教育探索,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人本位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它與其他公共基礎科目共同構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綜合教育素養的完整體系。語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春風化雨般的教化影響。多年以來,很多人對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存有一定程度的漠視態度,認為中等職業語文教育處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尷尬境地,嚴重制約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更不用說中職學生從經典文辭中感受到中華文明了。因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筆者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和體會,在總結和吸取他人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得失后得出結論,即語文的“人本位”教育教學是推動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可以作為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金石。
一、中職語文“人本位”教學的實現意義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人本位”教育教學的精髓所在,也是傳承了兩千年儒家教育教學的經典模式。二十一世紀的人才需要汲取豐富的人文知識和科學思想的營養,人性美、科學美是未來人才綜合素質的核心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實現“人本位”教育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綜合的素質,如何讓學生把人性美、科學美與社會人生職業理想結合起來,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思、學有所悟,相信是大多數語文教師一直以來不懈追求的目標。經典文篇《論語・侍坐》告訴我們: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在這三者當中,教學內容雖不具有唯一性,但從總體來看卻是固定的,而教師和學生無論是從角色還是地位來看,教師都處于主動引導善誘的地位,因此教師必須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溫和謙遜、仁愛慈善、情真意切、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鼓勵激發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中正平和的欣賞評價中挖掘思想的火花,禮贊樸素的智慧,聆聽跨越時空的古圣先賢的教誨,在教學相長的感知教學中實現自己期望的目標。因此,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不僅僅把教學內容演繹得精彩,也不僅僅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更要做好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之間的橋梁,把課堂作為一個平臺讓學生出彩,讓學生的單一思維、定向思維轉變成立體思維、創新思維,進而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人本位”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摒棄傳統的“填鴨式、一教到底、一問到底、一做到底”的固有教學模式,從人情角度出發,尊重學生個性,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由于傳統金字塔式教育理念的影響,社會普遍重視理論型金字塔端的精英教育,技能型職業教育成為“萬般皆下品”退而求之的無奈選擇,因此只有被中考、高考的分數值殘酷封閉了大門的學生才會無奈選擇技能型職業教育,這勢必造成職校學生文化底蘊整體低于被社會認可的理論型高校學子,尤其中職學生缺乏三年普高的文化知識基礎教育,造成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更薄弱,入學成績處于中考分數線的底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甚至部分學生長期處于“分數定乾坤”的心理壓力之下,或輕或重有著自卑、自閉和逆反排眾心理,這種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會讓他們產生更多更強烈的情感饑渴,需要教師放低姿態用善良的情感給予他們心靈上的關懷、呵護、尊重、慰藉。投放真情,重塑他們對自我的信心、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中職教師積德行善、拯救心靈的無上功業。這就要求教師用心欣賞每一個學生,敏銳地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地在眾人面前加以點贊,鼓勵他們大膽陳述自己,情感的交融、平等的對話必然拉近心與心的距離,使學生走進課堂、融入課堂、活躍課堂成為可能,打開心靈之門為教學做了良好鋪墊。
二、限制中職語文教學發展和突破的關鍵性問題
目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學習態度不端正。一些學生由于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習態度不端正,迷戀游戲,沉湎于虛擬世界的成就感,既缺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損害身心健康。
2.學習方向不明確。一些多數學生既缺乏自省、找不足的能力,又沒有敏銳的社會洞察力,不會根據社會需要查漏補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3.學習方法不正確。一些學生沿襲中學時的不良習慣,不僅不能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動手動腦能力差,而且缺乏學習恒久性,虎頭蛇尾,隨性而為,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4.語文基礎功底薄弱。中職學生普遍語文識讀能力差,表現為詞匯貧乏、語言組織缺乏邏輯性、文字感知審美欠佳,這就使得中職語文教學舉步維艱。
以上幾點是限制中職語文教學發展和突破的關鍵性問題。只有堅持“人本位”思想點,才能逐步緩解這些問題,量變達到質變,真正提高教學主動性、靈動性、互動性,讓學生重新燃起學習信心和希望,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這是所有中職語文教師翹首期待的前景。
三、中職語文“人本位”教學的實現途徑
第一,樹立“人本位”的教育情感理念。“情,人之靈性的精華也”,人的心靈情感是人的靈性之寶,是人的最高心靈境界。教師要用“人情”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改變一貫在學生心中“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唱“獨角戲”的居高臨下的高姿態理性形象,一則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以真情體察學生的甘苦辛酸、悲愁喜怒,以真誠尊重、感召學生,調整心態、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學生交流感受,用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從情感上接受自己,從而接受自己教授的教學內容。二則用淡泊名利的老莊思想、淡定從容的談吐氣質、融會貫通的知識學養感染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主觀情感,變被動為主動、由封閉變開放,交融互動于課堂。所以語文教師既要博覽群書,以百科知識豐富自己,做知識富有的人,做“百科全書”式的良師益友,又要在灑脫自如、旁征博引、厚積薄發的教學中創造一種行云流水般的教書境界,有善、真、美的愛心天使,塑造潔凈純美的品行,真正屢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偉大使命。 第二,注重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語文承載的不僅是識讀功能,更重要的是作為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所謂的“圣人之情見乎辭”(《易經》),中華傳統文明的智慧、情感都以語文為載體,對一個剛走入社會的青年人的思想、意識、思維、情感起著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試想,一個有精湛專業技能,又有仁愛之心、擔當意識、胸襟抱負、人文情懷的青年,怎能不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所以要在語文課教學中把中華文化的精華教給學生,在他們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能未雨綢繆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將中華文化的精華植入大腦,使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擁有一顆認知自己的淡定從容的為人處世之心。這樣從小處說,不至于使自己在風云突變的社會流轉中迷失沉淪,往大處說,流淌于我們血液的中華文化才不至于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滄桑巨變中落后,才能讓我們悠久燦爛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永遠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例如:筆者在講解《論語・侍坐》時,通過啟發、探討教學方式,分析子路、曾��、冉有、公西華的人生理想,使學生領悟:子貢問老師“何如斯可謂之士矣”?老師曰:“行己有恥,使與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想不辱使命地完成自己所要承擔的使命,首先要有良好的內心修養,知道道德禮義廉恥,對自己的行為有約束,內心有堅定不移的做人標準,這樣才不會放棄對社會的責任,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完成“社會人”的職責角色,進而實現職業提升。這種春風化雨的溫和的關照內心思想的力量,正是語文人文性的精髓所在。
第三,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語文課教學方法要不斷革新,隨著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大力提倡多媒體教學,不僅促進了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提高了學習方式的靈活性,促成了課堂師生互動多向化,而且增強了學習內容的刺激強度,有利于學生發散、聯想思維的培養。此外,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課堂教學新模式,在語文課上大膽嘗試。例如:在國際勞工組織引進的創業培訓教學法中,有一個教學法名為“頭腦風暴法”。該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美國電力公司解決高壓線路除雪方案,基本原理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可以開動大腦,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到討論中,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無非是“各言其志罷了”,對于不可思議的觀點,也不要急于否定,因為往往不可思議的觀點蘊藏著最佳答案,閃爍著樸素的智慧光芒。這樣在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教學里注入激情活力,讓課堂充滿活躍熱烈的氣氛,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語文作品的精髓真諦,進入開放思考的思維狀態。教師與學生不再是“教與學”、“主與客”的關系,而是真性情、真平等的“交通”關系。筆者在講授蘇軾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時,讓學生運用“頭腦風暴法”分析作者的創作思路。傳統教法就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胸懷大志、壯志未酬、“老大徒傷悲”的寂寥心境。但是學生運用了“頭腦風暴法”、進行了師生情真意切的交流后,對蘇軾心路歷程的突圍有了新的解讀:文本解讀可以認為蘇軾并沒有消極沉淪,而是時刻準備再次“乘風破浪”大展宏圖、“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可以認為蘇軾在對千古流傳的英雄的緬懷中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內心漸漸回歸于清純與空靈,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最高升華,真正走向了人生成熟,成熟于一場災難,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于是成就了光耀中國史冊的亮麗明星。這些認識足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從容體味自然與生命的原始意味。
第四,構建合理、完整、人性化的教學動態綜合評價體系。原有綜合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過多倚重語文的學科工具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單一知識,忽視了中職學生特有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考量;評價標準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立體價值;評價重心過于關注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進取和完善過程。這種單調片面的考核評價體系,長此以往,就會演變為學生越學越厭倦、越考越麻木,教師越教越黯然,教學相長演變成教學相克,師生共同走進了一個難以突破的循環“瓶頸”中。要突破這一“瓶頸”,就要在語文知識的全面性、語文素養的人文性、評價主體的動態性原則下,構建一個符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人本位的綜合評價體系,體現出靈活機動、以人為本的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動態考核方法,對中職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全面、客觀、動態、理性、真實的綜合分析評價,以求塑造二十一世紀具有人性美、科學美核心內涵的新型復合型人才,以此推動語文職教事業長足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課程教學大綱.
[2]姚國華,著.全球化的人文審思與文化戰略.海天出版社,2002.
[3]倪文錦.于黔勛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版.
[4]孫萍.淺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中國農村教育,2008.1-2期論.
文章標題:教育探索雜志投稿淺議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本位”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577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