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4-04-21 10:27 熱度:
論文摘要: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為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由此可知,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在于通過向全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以實現自己的育人功能,教育職能為其根本職能。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敬業樂群”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履行的教育職能,也是構建和諧圖書館之本。本文從什么是和諧圖書館、為什么要構建和諧圖書館、怎樣構建和諧圖書館三個角度分析了培育“敬業樂群”館風在構建和諧圖書館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敬業樂群,和諧圖書館,科學發展
黃炎培(1878—1965),字楚南,號任之,上海浦東人,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人士,杰出的教育家,于1918年發起創立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并將“敬業樂群”定為中華職業學校的校訓。[1]
黃先生認為,所謂“敬業”,是指對所習之職業具有嗜好心,所任之職業具有責任心;所謂“樂群”,是指具優美和樂之情操及共同協作精神。也就是說,敬業是指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果學生頭腦中存在“非以職業為賤,即以職業為苦”的思想,看不起自己的職業,這正為“職業教育之礁”,要使學生明白“職業平等,無高下、無貴賤。茍有意于人群,皆是無上上品。”[2]樂群是指學生應具有與群體協作的精神,即團隊精神。在黃炎培先生看來,職業教育除了包括職業技能的教授外,還應包括“敬業樂群”職業道德觀的培養。[3]職業教育過程就是努力激發學生對職業的熱情、責任感及協作精神的過程。現時代,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這一職業教育目標依舊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當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也應為高職院校重要組成部門——圖書館建設的努力方向。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一章第二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為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由此可知,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在于通過向全校師生提供信息服務以實現自己的育人功能,教育職能為其根本職能。為實現這兩個職能的有效銜接,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應努力踐行黃炎培先生所倡導的“敬業樂群”思想,構建以“敬業樂群”為館風的和諧圖書館,以期在“敬業樂群”的和諧氛圍中,通過工作人員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起榜樣示范作用,從而發揮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促進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和諧圖書館應是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統一體。顯性文化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包括人性化的建筑設計、合理的館藏資源等硬件設施,隱性文化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主要指和諧的館風等軟件氛圍。這兩者有機統一于和諧圖書館之中并相輔相成、并行不悖。與硬件設施相比,和諧館風的形成更助于各種和諧關系的建立,這對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起著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構建和諧圖書館,重要的是創建和諧的館風。
正是基于此,本文重點從人際關系的和諧角度論證培育“敬業樂群”館風是構建和諧圖書館之本。
1什么是和諧圖書館
《說文解字》中對“和”的解釋是,“和,相應也”,指和睦;“諧”的意思是“配合得當”,指協調。所以,和諧圖書館就是指圖書館作為一共同體,處于一種“相應”且“配合得當”的理想狀態,在此狀態下,圖書館功能得以最大優化,個體能做到“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4]具體來說,一個和諧的圖書館應包括以下幾個要求。
1.1圖書館內部和諧
圖書館內部和諧既包括圖書館內部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和諧,也包括員工之間的和諧。
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和諧是指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公平正義關系的形成。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這樣評價館員的重要性:一個圖書館,不管它坐落在什么地方,開館時間和設備怎么樣,其成敗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館員是圖書館發展的主體,圖書館一切工作都有賴于館員的發展。為此,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首先要注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樹立以員工為中心的新型領導方式。管理者唯有視己為員工公仆,員工才會在工作中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輻射到讀者身上,視己為讀者公仆,真正做到“敬業樂群",在實現館讀和諧基礎上,達到圖書館的整體和諧。
員工之間的和諧是指員工之間誠信友愛關系的形成。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有賴于個體和諧的形成,館員和諧是構建和諧圖書館之前提。誠信友愛的人際氛圍又稱綠色的人際環境。一個充滿誠信友愛的圖書館,也是一個具有凝聚力、并充滿活力的圖書館,而能否不斷增強活力,是衡量圖書館是否和諧的條件之一。從這層意義而言,促進個體和諧發展,樹立“敬業樂群"館風是構建和諧圖書館之本。
1.2圖書館外部和諧
圖書館外部和諧主要指圖書館所有工作人員與讀者之間的和諧,即館讀和諧。館讀和諧是構建和諧圖書館的落腳點,也是實現圖書館安定有序的保證。和諧的館讀關系不僅建立在館員精湛的業務水平上,也建立于館員良好的服務素質中。培育“敬業樂群”的館風,使每位館員都具備“敬業樂群”的良好素質,不僅可以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也可以對學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在促進圖書館功能和諧中,實現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1.3圖書館功能和諧
圖書館功能和諧指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基礎上,實現服務功能與教育職能的有效銜接。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當仁不讓地具有教育功能,所以館員工作從現象上看是服務,實質上滲透的是教育,服務只是其實現教育職能之途徑。館員工作中表現出的“敬業樂群”精神,可在職業道德上啟迪學生,并領悟黃炎培先生的“敬業樂群”職業道德教育之實質。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8月31日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5]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透視這三個緯度的和諧,不難看出這幾個方面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關系,任何一環的斷鏈,都會影響圖書館科學發展目標的落實。其中,內部和諧是前提,外部和諧是落腳點,功能和諧是目標,將這三個方面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的紅線是人的和諧,它是圖書館和諧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和諧圖書館就是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樹立敬業樂群的和諧館風,以形成一個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氛圍,在這一和諧氛圍中,通過服務育人職能的有效銜接,最終達到學校發展需求與圖書館發展需求的和諧統一。
2為什么要構建和諧圖書館
2.1構建和諧圖書館是建設和諧校園的組成部分及需要
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點題”,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破題”,構建和諧校園開始成為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必然邏輯,各高校開始將其視為自身建設的一項重要使命與重大課題,而要建設和諧校園首先要做好其構成要素的和諧。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諧與否自然也關系到學校的和諧,將直接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進程。[6]
關于圖書館在大學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大學院院長期間將其定位為“圖書館為大學最要之設備”,圖書館與教師隊伍、教學設備設施是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美國著名教育家卡特(Allan?M?Carter)在1966年寫給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大學畢業生質量評估》報告中強調指出:“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它與大學畢業生的質量密切相關”。一所不僅館藏豐富、館員素質也較高的圖書館是辦好大學極其重要的條件。完全可以說,辦好大學圖書館就等于辦好了大學的一半。
就德育功能而言,圖書館對學生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熏陶過程,陶行知先生說:“一種生機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環境氛圍具有無聲的感染力。圖書館借助“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敬業樂群”的館風,營造出一種和諧的人文氛圍,這不僅為和諧校園建設增強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同時對學生也具有思想教育職能,這比任何專門的道德說教更具有價值導向作用。高校圖書館必定要借自身優勢參與和諧校園建設,通過和諧館風的培育,立德樹人,努力將圖書館營造成一個育人基地。
構建和諧圖書館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基地,大學和諧校園建設離不開圖書館支撐。
2.2構建和諧圖書館是圖書館科學發展的內在本質與目標
圖書館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在于“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圖書館的科學發展與和諧構建是內在統一的,圖書館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和諧可言,圖書館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也是一積極構建和諧圖書館的過程,而圖書館沒有和諧也將難以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圖書館是圖書館科學發展的內在本質,它既是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也是圖書館在科學發展中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標。
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程煥文曾在《新世紀中國大學圖書館發展之我見》一文中如是評價我國圖書館當前現狀,“我以為中國圖書館界目前最匱乏的既不是經費,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術,而是精神”。筆者將程煥文先生所說的這種精神理解為圖書館管理者與館員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狀態,它在宏觀上指“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形成,而在微觀上則表現為“敬業樂群”和諧館風的培育。其宗旨在于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實現和諧圖書館的構建,進而促進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3怎樣構建和諧圖書館
構建和諧圖書館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系統過程,它需要良好的硬件設施,更需要和諧的軟件氛圍。在和諧所指涉及的范疇中,“人和”是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條件,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沒有“人和”,其他和諧則無從談起。所以構建和諧圖書館的根本問題是“以人為本”基礎上人的和諧問題,這個“人”既指館員,也指讀者。[7]
因此,為逐步實現和諧圖書館的理想目標,筆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3.1以館員為本,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美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圖書館的價值構成5%在館舍設備,20%在文獻資源,75%在館員。館員本位的實質在于管理者需實現從(管理者)權力本位到(員工)權利本位的觀念轉變,雖然它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多的矛盾和沖突,但允許沖突存在并使之常規化、制度化,給圖書館帶來的震蕩將最小,因此,構建和諧圖書館中的“以人為本”原則關鍵是要“以館員為本”,通過和諧團隊的創建,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實現圖書館的內部和諧。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館員唯有在和諧的工作氛圍中,才能真正培養起“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素養。
3.1.1以德治館。相同制度在不同團隊中的執行效果之所以會相差甚遠,同一團隊之所以會由于管理者的變更而面貌改觀,關鍵在于管理。管理發揮作用的基礎在于權力影響力與非權力影響力的合力,但更大程度取決于非權力影響力。權力影響力是指在硬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以手中的權力,對被管理者發生外推的強制性作用,被管理者表現為消極、被動的服從。非權力影響力是指在軟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在“以人為本”理念支撐下,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對被管理者施以內驅的感召,被管理者表現為積極、主動的接收。具體到治館實踐,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須做到以德治館,實施人性化管理,“以館員為本”即以館員的人性為本。
韓非主張,“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韓非子?八經》),治國要“循天順人”(《韓非子?用人》),人情即人的本性(人生來就有的非所學于人的自然本能)。在韓非看來,人情就如天道(自然規律)一樣,不可違背,人性的特點在于“好利惡害,夫人之所由也”(《韓非子?難二》),即人性在于好利惡害。由于人是好利的,為此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員工的利益關系,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以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需求為價值尺度,只有使不同利益群體需要均能得到滿足,這個群體才有凝聚力,才有活力,也才會安定有序,“敬業樂群”的館風才能形成。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就是一種利益關系,在當今利益多元化時代,個體的獨立和自由是整體和諧的必要條件。為此,管理者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公平正義,以德治館。公正是和諧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取向與基本特征。
3.1.2依法治館。自古以來,我們國家都是“霸”“王”“道”并舉,“儒”“法”雜糅,“仁者治人”和“繩之以法”是不矛盾的,應該作為管理手段緊密結合起來。圖書館的依法治館即為管理的制度化,它是實現公平正義的保證,其目的不是為了使館員服從,而是使全體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要實現“依法治館”,首先必須要制訂科學的規章制度,并重點做好如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館員教育制度化。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社會能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同理,一個圖書館能否和諧,全體館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也很重要,沒有良好的館風,是無法實現圖書館和諧的。另外,一個和諧的圖書館,要承擔對學生的“敬業樂群”職業道德教育功能,其教育主體自身必須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唯有先立師德,才能有效地立學德,進而達到樹人之目的。
為此,必須加強館員隊伍的職業道德建設,將館員教育制度化。館員教育應是圖書館管理日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內容,這既需要實踐中持之以恒的堅持,也需要理論上系統的完善。
第二,館員激勵制度化。激勵是一種心理推動力,它激發人們產生向著期望目標的行為動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調動積極性。當一個人受到激勵時,就會產生榮譽感及緊迫感,激發起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實踐證明,一個人的工作成就,既取決于工作能力,也取決于積極性,而激勵對發揮人的積極性具有很大促進作用。
設立圖書館激勵模式,可以提升整個圖書館的精神面貌,使整個集體煥發出一股朝氣與整體向上的活力,館員在這種積極的精神面貌支配下,心情愉快地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對讀者的情緒、態度也會產生影響,這不僅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館讀關系,也有助于圖書館和諧功能的實現。
3.2以讀者為本,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印度圖書館學之父阮岡納贊指出:“在圖書館服務工作中,讀者(用戶)、文獻(信息)和圖書館員(信息提供者)相交匯,其中,讀者(用戶)是至高無上的,文獻(信息)和圖書館員之存在,都是為服務于讀者(用戶)。”圖書館服務的最高境界在于讓讀者滿意,其價值最終體現在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程度上。
“以讀者為本”的目標即在于讓讀者滿意,類似于企業的CS管理理念(customersatisfaction)(顧客滿意)。
3.2.1“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原則的確立。要構建和諧圖書館,必須對讀者實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活動中始終貫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管理原則,它既是“敬業樂群”館風的具體落實,也是圖書館工作根本所在,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表現為“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服務理念的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并非指讀者在任何事物上都是絕對正確的,要接納讀者的任何意見,而是指要尊重讀者,維護讀者的正當權益。它不僅體現在各種制度的完善和服務設施的人性化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為讀者著想的方方面面,表現為一種“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的服務理念。[8]
為此,圖書館在開展工作和制定制度時,要多做換位思考,善于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同時要建立與讀者溝通機制,使讀者的需要能夠及時得到滿足,意見和建議也能夠及時順暢地傳遞到管理層,并能夠及時得到妥善處理。
“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想狀態表現為:制度零缺陷、使用零抱怨,服務零投訴,這一和諧狀態的形成有賴于全館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其中“敬業樂群”館風的培育是根本。
3.2.2有本館特色規則的制定。建設和諧圖書館,必須辯證處理好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關系。制度的目的在于規范行為,和諧圖書館建設要實現功能及館讀和諧,必須以與其教育功能一致、融學校文化于一體的讀者規則為保證。在制度設計及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體現人性化,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也需具有約束性,剛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立足點。和諧的圖書館管理應以制度的剛性管理為保證,以“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柔性管理為潤滑劑,通過和諧館讀關系的創建,從而發揮精神上引領人的作用。
針對本館現有資源及本校學生特點,根據圖書館的管理規律,制定有本館特色并與學校教育目標相一致的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在圖書館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樂群”的直接教育,使學生在自覺維護和諧學習氛圍中培育一種團隊精神。建立規范和制度管理不是最終目標,超越規范的人本管理才是至上訴求。[9]
綜上所述,構建和諧圖書館的基本內容如下:一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二要全館人員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其中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和諧圖書館的重要標志。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管理者要“以館員為本”,樹立“敬業樂群”的館風,使全體館員在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以讀者為本”,自覺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導人,以敬業的精神教育人,以精湛的業務折服人,從而實現和諧圖書館的構建,促進圖書館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宗震,陳偉忠.黃炎培研究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4).
[2]黃炎培.職業教育之礁[J].教育與職業,1923(41):1—4.
[3]馬振彪.敬業樂群[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3).
[4]秦劍.構建和諧圖書館[J].圖書館論壇,2006(2):48—50.
[5]賈朋儉,鄭衛麗.“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N].中國教育報,2007-10-22(5).
[6]李君如主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4..
[7]鄒國榮,湯亞非.以人為本——構建高校圖書館和諧的環境[J].圖書館論壇,2006(1):29—31.
[8]許新.以讀者為本,構建高校和諧圖書館[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2):41—43.
[9]余丹慧.圖書館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3).
文章標題:教育技術論文范文參考論當下圖書館的讀書環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07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