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電子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4 17:22 熱度: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對內外溫度的監測數據將直接影響混凝土溫度的監控,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利用電子測溫儀進行準確的溫度監控,其監測數據作為指導現場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的依據,從根本上進行了過程控制。
【關鍵詞】電子測溫,大體積砼,應用
一、工程概況
富麗東方I標段(1-6號樓、10號樓、地下室)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保和鄉勝利村2、3、4、12、13、14組,場地地勢較為平坦、交通便利,工程性質為高層住宅。本工程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二類場地,±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525.60米,建筑面積188419.60m2。
1、2棟為地下一層、地上十八層;3棟為地下一層,一單元為地上二十六層、二單元為地上三十層;4、5、6棟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十三層;10棟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其中1、2棟為整體底板基礎,底板厚250mm;3、4、5、6棟基礎形式為樁筏基礎,筏板基礎厚度為1000mm,單元最大平面尺寸為:31.8m×38.1m,屬大體積混凝土。
在施工中以防裂、抗滲為主導施工原則,設計采用C35p6、摻抗裂型外加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按混凝土配合比摻入7%FS-P抗裂型砼外加劑,水中養護14天的砼限制膨脹率≥0.02%,水中14天、空氣中28天限制干縮率<0.03%),其余有關要求應滿足《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的要求,以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裂縫。
二、大體積混凝土概述
隨著我國建筑技術的不斷提高,高層建筑、大開間和大跨度建筑層出不窮,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大體積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較大,由荷載引起裂縫的可能性較小,但由于溫度產生的變形對大體積混凝土卻極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釋放出大量熱量,迅速積聚在混凝土內,而混凝土與周圍環境的熱交換較慢,所以混凝土內部的熱量不斷增加,使其內部溫度不斷升高,混凝土的體積膨脹變大。隨著混凝土水化速度減慢,釋放的熱量也越來越少,積聚在混凝土中的熱量由于熱交換的進行逐漸減少,混凝土的溫度降低,因而產生收縮。當此收縮受到約束時,混凝土內部產生拉應力(此應力簡稱主溫度應力),此時混凝土的強度降低,如不足抵抗拉應力時,混凝土內部就產生了裂縫。
此外,混凝土的導熱系數相對較小。其內部的熱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熱量易與周邊環境進行熱交換而減少,從而溫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內外的溫差。如溫差較大,則混凝土表里收縮不一致,也使混凝土開裂。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必須考慮溫度應力和溫差的不均勻收縮應力(簡稱溫差應力)的影響。而溫度應力和溫差應力大小又涉及到結構物的平面尺寸、結構厚度、約束條件、周邊環境情況、含筋率、混凝土各種組成材料和物理力學性能、施工工藝等許多因素影響。
三、電子測溫技術的推廣應用
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目前仍有許多地方依舊在使用水銀溫度計進行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度的監測,而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誤差比較大,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為了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基礎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施工時應實測混凝土內外溫差、內部溫差和溫度陡降,而在施工中利用電子測溫儀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測溫工作,其監測數據有效的指導了混凝土的養護。
四、溫控指標
1、混凝土結構內部中心溫度與混凝土表面溫度的差值小于250C;
2、溫度場中的斷面各測點溫度陡降控制在100C以內。
五、溫度監測系統
1、測溫儀:便攜式建筑電子測溫儀,誤差精度0.1度。
2、測溫導線:2.5m、1.5m、1.0m、0.5m四種規格。
3、溫度監測用電子測溫儀連接測溫線,插頭插入主機插座中,主機屏幕上即可顯示相應測溫點的溫度,由此采集和記錄測試資料。
4、依據測試的混凝土水化熱時溫度,及時與施工現場負責人聯系,采取保溫措施。混凝土澆筑完畢10小時后開始測試或混凝土終凝覆蓋后2-4小時開始,升溫階段每2小時測溫一次,降溫階段每4小時測溫一次,測溫至混凝土內部與表面、外表面與環境溫差呈下降趨勢結束。
5、在檢測期間,每天提供各溫度控制點的混凝土內部溫度、表面溫度、溫差、大氣溫度等情況,并指導現場保溫、養護工作。
六、監測條件
1、為保證監測工作順利進行,現場需提供不間斷電源的監測工作間。
2、從測溫點布置至監測結束期間,現場與測溫工作無關人員不得碰壞測溫線及插頭以保證整個測溫工作順利進行。
七、測溫程序
測溫線埋設→溫度監控→采集數據→數據分析→整理監測報告。
八、測溫線的設置
1、1-6#樓每棟筏板基礎近似長方形或V形,計劃每棟以后澆帶分段澆筑成型。因此,在平面的溫差測點布置為對角線及對稱軸并綜合考慮電梯井的位置及過寬的地方進行平面布置。
2、測溫點距離混凝土邊不大于5m,在筏板中部兩測溫點距離不大于10m。
3、由于筏板基礎混凝土最高溫度多出現在中部,故沿中部和表面(-0.08m)兩根測溫線,感溫頭不得與鋼筋接觸,測溫點詳圖如下:
九、數據統計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原始記錄表(范表)
下表面溫度
1、上表面溫度監測范圍值:29.1-53.70C,中表面溫度監測范圍值:30.6-58.50C。
2、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后1-12日內混凝土內部最大溫差:15.20C、最小溫差:0.20C。
3、溫度陡降值≤100C。
十、溫控措施
1、測溫工作應由經過培訓,責任心強的專人進行,測溫數據應及時交技術負責人閱鑒,發生異常情況立即向技術負責人、建設方、監理、砼供應商等有關人員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
2、通過保溫,嚴格控制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其允許最大溫差為250C。
3、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澆筑順序,采用薄層連續澆筑為宜,以減少內外溫差。
4、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出機溫度以避免混凝土水化熱溫度過高,配合比選用良好級配的骨料,施工時加強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實心密實性和抗拉強度。利用結構物本身的水化熱養護,做好保溫、保濕工作,使混凝土處于良好的濕熱條件下,強度得以正常發展。
5、混凝土拆模后要繼續保溫養護,混凝土入模后先緩慢升溫,每小時0.5-10C左右,大約10小時后升溫速度加快,每小時升溫2-60C左右,在經過6-8小時后,升溫逐漸緩慢,歷時50小時左右達到峰值溫度。因此,混凝土澆筑速度應盡可能快速、連續完成,以防出現施工冷縫和較大溫差。
6、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后1-12日內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明顯,其測溫記錄要求如下(混凝土澆筑后):(1)1-3天,每2h測溫一次;(2)4-9天,每4h測溫一次;(3)9-12天,每8h測溫一次。
7、依據實際施工時間并結合當前氣候(平均氣溫:250C),混凝土表面覆蓋物由下而上應為:一層塑料薄膜、一層麻袋或草墊。
8、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筏板基礎混凝土采用薄膜上覆蓋草袋,并采取測溫措施,動態控制覆蓋保溫厚度,控制內外溫差在25oC以內,若發現溫差低于15oC,可適當減小覆蓋厚度,并采取白天掀開部分,晚上蓋上的動態控制措施,10天以后,根據測溫情況可取消覆蓋。
9、選擇適宜的氣溫澆筑混凝土,盡量避免炎熱天氣(11:00—16:00)。
10、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均勻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積過大高差。
十一、結束語
本工程筏板基礎混凝土于2007年9月20日全部施工完畢,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溫度監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混凝土的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
搜論文知識網致力于為需要刊登論文的人士提供相關服務,提供迅速快捷的論文發表、寫作指導等服務。具體發表流程為:客戶咨詢→確定合作,客戶支付定金→文章發送并發表→客戶接收錄用通知,支付余款→雜志出版并寄送客戶→客戶確認收到。鳴網系學術網站,對所投稿件無稿酬支付,謝絕非學術類稿件的投遞!
文章標題:電子測溫技術在大體積砼施工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dianxin/dianzijishu/76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電子信息論文范文
智能科學技術論文 廣播電視論文 光電技術論文 計算機信息管理論文 計算機網絡論文 計算機應用論文 通信論文 信息安全論文 微電子應用論文 電子技術論文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 軟件開發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