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2:05:12
心理發展與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父母溫暖教養的親子感知差異與兒童抑郁和攻擊行為的關系————作者:鄭天鵬;周欣然;梁麗嬋;袁柯曼;邊玉芳;
摘要:本研究以2194個6年級家庭的兒童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基于響應面分析的方法探究父母溫暖教養的親子感知差異及其與兒童抑郁和攻擊行為的關系,并考察其中的兒童性別差異。結果表明:(1)父母與子女感知到的父母溫暖教養一致水平越高,兒童的抑郁和攻擊行為越低;(2)父母感知到的父母溫暖教養水平高于子女感知時,親子感知差異顯著正向預測兒童的抑郁和攻擊行為;(3)對于兒童抑郁而言,母親與子女對母親溫暖教養的感知差...
影響老年人技術接受的因素——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元分析————作者:曹賢才;張浩;周博霖;陳憲濤;崔晨虹;吳捷;
摘要:為探討老年人技術接受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納入了85項研究(334個效應量)進行元分析,結果表明:(1)感知技術功能特征、感知技術情感特征和環境特征相關變量與行為意向存在正相關;老年人個人特征中技術自我效能感和行為意向高度正相關,技術焦慮和抵制改變與行為意向相關不顯著;(2)智能技術種類顯著調節感知有用性和便利條件與行為意向的關系,年齡、性別和文化未發現調節作用。本研究將感知技術情感特征和老年...
孤獨癥兒童與典型發展兒童內隱學習物品情景線索的比較研究————作者:謝宇;賀薈中;王磊;戴惟熙;
摘要:采用情景線索任務范式結合彩色的物品圖片,通過兩個實驗探究孤獨癥兒童與典型發展兒童對空間線索和特征線索的內隱學習差異,結果發現:(1)只呈現特征線索條件下,孤獨癥兒童和典型發展兒童都能內隱習得特征線索;(2)同時呈現特征線索和空間線索條件下,兩組兒童均內隱習得了兩種情景線索;(3)兩個實驗任務中,孤獨癥兒童需要更多的時間內隱習得線索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孤獨癥兒童具有內隱學習生活場景中物品之間嵌入的關...
線上真實自我呈現與高中生抑郁的縱向聯系:歸屬需求的中介作用和人際敏感性的調節作用————作者:張珊珊;吳佳鈺;王泓懿;劉致宏;
摘要:采用間隔3個月的追蹤研究設計,對遼寧省和福建省的585名高一、高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線上真實自我呈現與高中生抑郁的縱向關系,以及歸屬需求的中介作用和人際敏感性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1)線上真實自我呈現可以直接負向預測高中生隨后3個月的抑郁;(2)歸屬需求在線上真實自我呈現和高中生抑郁之間起縱向中介作用;(3)人際敏感性在中介過程的后半段起調節作用顯著,具體而言,當人際敏感性較高時,歸屬需求對...
同化或對比?老化刻板印象對中年人主觀記憶的影響————作者:張汝卓;王大華;
摘要:基于選擇性通達模型,采用實驗法和組間設計,用文字向四組中年被試隨機呈現不同強度(適中/極端)和效價(積極/消極)的老化刻板印象信息,考察被試的主觀記憶是否受到影響。實驗一直接呈現老化刻板印象信息并檢驗主觀記憶差異,發現所有實驗組均傾向于做相似性比較,但主觀記憶均好于對照組。可能原因在于,中年人接受老化刻板印象信息時,其相對老年人的外群體年齡身份凸顯,進而出現對比效應。實驗二改進了流程,首先要求被試...
沖突應對策略、信任與親密關系滿意度:主客體互倚分析————作者:徐思元;馮喜珍;邸美琴;連培琴;徐前;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大學生情侶沖突應對策略對彼此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以及信任的中介作用。使用方便取樣法對異性戀大學生情侶進行問卷調查,共310對情侶自我報告了各自的沖突應對策略、信任和親密關系滿意度。基于主客體互倚模型分析,結果發現:(1)情侶各自的協作、謙讓策略均顯著正向預測自身的親密關系滿意度,信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情侶各自的支配、回避策略對自身親密關系滿意度的影響不顯著,信任的中介作用不顯...
數認知的沃爾夫效應:基于數詞位值結構對加法心算的影響————作者:徐貴平;范若琳;邱麗景;伍麗梅;張金橋;
摘要:跨語言研究發現數詞位值結構表達與算式操作數表達的順序不一致會導致計算困難,該順序不一致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語言與數認知的關系,但尚不清楚語言究竟如何影響數認知。顏色范疇知覺的系列研究表明,二級任務干擾和偏側化范式有利于揭示語言在認知中的制約機制。因此,本研究將這兩種范式和延遲確認的進位和不進位加法心算任務結合,通過3個行為實驗探討了順序不一致效應在同語言群體中是如何受其語言制約的。實驗1首先驗證...
父母沖突與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縱向關系:沖動性和朋友支持的作用————作者:陳子循;白榮;李金文;徐程睿;
摘要:采用縱向設計對2944名青少年進行為期兩年的三次追蹤測查,探討了青少年(10~16歲)感知到的早期父母沖突與其后期手機成癮水平的縱向關系,以及沖動性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1) T1父母沖突正向預測青少年T3手機成癮行為;(2) T1父母沖突分別通過T2認知沖動性和T2行為沖動性間接預測T3的手機成癮行為,且T2行為沖動性的中介作用更強;(3) T1朋友支持負向預測T3手機成癮...
生命早期環境不可預測性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生命史策略和資源控制策略的作用————作者:張明浩;王俊儒;王艷;楊照黎;張艷芳;婁慧琳;徐曉惠;徐敏;
摘要:為探討生命早期環境不可預測性對初中生抑郁的影響,及生命史策略與資源控制策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生命早期環境不可預測性量表、流調中心抑郁量表、Mini-K量表和資源控制策略量表對551名初一學生進行每次間隔半年的三次追蹤測查。結果發現:(1)生命早期環境不可預測性顯著正向影響初中生抑郁;(2)生命史策略和資源控制策略在生命早期環境不可預測性和初中生抑郁之間起獨立中介作用;(3)生命史策略和強制控制策略...
視覺大細胞-背側通路干預下閱讀障礙兒童的應答機制研究————作者:戴琳;任筱宇;趙婧;畢鴻燕;
摘要:基于視覺大細胞-背側通路理論,考察游戲化訓練干預后,有、無應答的發展性閱讀障礙兒童在認知特征和缺陷方面的差異,為視覺大細胞-背側通路功能在漢語閱讀中的作用機制提供理論啟示。從北京市某小學與某醫院篩選出2~5年級閱讀障礙兒童23名,并對其進行為期7周的視覺大細胞-背側通路游戲化干預。在干預前、后分別對閱讀障礙兒童的視覺大細胞-背側通路功能、閱讀及閱讀相關能力進行測試。使用后測數據,參照干預-應答模式...
父母關愛對4~6年級留守兒童幸福感發展的影響:積極詮釋生活的調節作用————作者:范興華;燕利飛;靳嘉寧;李瀟潼;鄧匯溪;余思;
摘要:采用問卷法對湖南省7所農村小學的908名4年級兒童進行2年共3次追蹤調查,以期間一直處于留守狀態的338名兒童為分析對象和一直處于非留守狀態的180名兒童為對照組,從動態視角考察父母關愛對4~6年級兒童幸福感發展的影響以及積極詮釋生活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1)留守兒童父母關愛的發展速度呈邊緣顯著的線性下降趨勢,幸福感、積極詮釋生活的發展速度總體上保持穩定,但三者的個體差異均顯著;與留守兒童不同,...
增加測驗互動的教學代理對多媒體學習的影響————作者:喬沛樺;成美霞;王福興;
摘要:當前對于教學代理的研究大多都通過改善代理本身的屬性和特征來提高其教學效果,很少有研究探討增加代理的互動特征的作用。本研究將探討測驗是否能夠作為代理互動的特征促進學習效果。實驗采用2(有代理、無代理)×2(測驗、重復學習)的被試間設計來探討代理與測驗對學習效果以及社會存在感、心理努力和學習動機等主觀體驗的影響。結果發現,代理和測驗都可以分別有效促進學習效果;代理測驗組的學習者表現最好;代理的存在提高...
加工模式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社會價值取向和代價的作用————作者:李強強;胡耿丹;
摘要:為了解決學界關于直覺加工與深思加工如何影響親社會行為的問題,本研究采用行為實驗方法,系統考察了加工模式、社會價值取向和代價三者的交互效應。結果顯示,加工模式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個體的社會價值取向及其所面臨的代價緊密關聯。具體來說,在低代價情境中,親自我取向的人傾向于在直覺加工模式下展現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而在高代價情境中,親社會取向的人在深思加工模式下更為突顯其親社會行為。此外,對...
4~5歲幼兒行為自我調節能力與社會適應的相互影響:社交淡漠的抑制作用————作者:謝慶斌;林思婷;陳澤鍇;徐篧;李燕;
摘要:研究測查了113名幼兒2個時期(4歲、5歲)的行為自我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采用交叉滯后模型探究二者間的相互作用,同時考察4歲時幼兒社交淡漠在二者間的調節作用。結果顯示:(1) 4歲時的行為自我調節能力,顯著正向預測低社交淡漠幼兒5歲時的社會能力,但在高社交淡漠幼兒中預測作用不顯著;(2) 4歲時的外化問題,顯著負向預測低社交淡漠幼兒5歲時的行為自我調節能力,但在高社交淡漠幼兒中預測作用不顯著;(3...
父母情緒調節困難與父母情緒社會化行為的關系:基于主客體互倚模型的交叉滯后研究————作者:劉暢;蔣柳青;鄭天鵬;邊玉芳;
摘要:為考察父母情緒調節困難與父母情緒社會化行為的縱向二元關系,本研究對1542名四年級學生父母進行了3次追蹤測量,通過構建交叉滯后主客體互倚模型來探討二者的關系。結果發現:(1)父母情緒調節困難與支持型父母情緒社會化行為間存在負向的雙向預測關系,與非支持型父母情緒社會化行為間存在正向的雙向預測關系;(2)主體效應顯著,即父親和母親的情緒調節困難可以負向、正向預測自身在下一個時間點的支持型行為和非支持型...
老年人身體健康與依戀長期性變化的聯系:六年的追蹤研究————作者:趙沐恩;韓布新;王大華;
摘要:為探究老年期依戀的長期變化,以及身體健康因素的影響,本項研究招募了779名已婚老人(平均年齡為67.58±5.31歲),追蹤6年(兩年測量一次,共4次)。采用SF-36問卷評估被試的身體健康(包括軀體疼痛、生理功能和生理職能三個方面);采用老年夫妻依戀問卷評估被試的依戀取向(包括焦慮、回避和安全三個維度)。使用多元潛變量曲線模型分析健康因素與老年依戀長期變化的聯系,結果表明:(1)6年間老人依戀回...
跨越年齡數字鴻溝:老年人互聯網使用行為及其促進和阻礙因素————作者:牛更楓;金斯妤;史曉涵;楊文城;周宗奎;
摘要:在當前信息社會,老年人的互聯網使用備受關注。雖然互聯網使用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與健康有著廣泛影響,但老年人的互聯網使用率相對較低。因此,厘清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現狀、使用影響以及影響因素有著重要意義。基于上述,本文系統概述了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行為現狀特點、使用影響、理論基礎,還從個體和環境層面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梳理,概述了影響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促進性和阻礙性因素。同時,本文進一步指出了當前研究的局限性和...
父母心理控制、高中生抑郁癥狀及其生命意義感的縱向關系:一項交叉滯后模型分析————作者:葉文婷;滕召軍;黎楊楊;崔宏晶;聶倩;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心理控制、高中生抑郁癥狀及其生命意義感的縱向關系,并揭示其潛在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西南地區2所中學的高一和高二年級共2355名學生(M年齡=15.82,41.7%男生)進行間隔一年(兩次)的追蹤研究。施測工具包括依賴和成就導向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抑郁癥狀量表和生命意義感量表。結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與高中生的抑郁癥狀存在雙向關系,即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能顯著正向預測...
大學生基于學業表現的自我價值感與學業內卷行為的關聯:基于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作者:魏軍;羿聰;周溪亭;
摘要:研究考察了大學生基于學業表現的自我價值感對其學業內卷行為的潛在影響及其在城市和農村來源大學生群體間的差異。研究對全國8所高校共1183名大學新生(39%男生,48%城市生源,平均年齡18.61±0.72歲)進行了歷時一年的三次問卷追蹤調查,采用分組潛變量增長模型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1)農村大學生總體上比城市大學生具有更高的基于學業表現的自我價值感,學業內卷行為也更多;(2)總體上,基于學業表...
拼圖能力與幼兒抑制控制的關系: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的中介作用————作者:辛聰;程平;鄭遠霞;劉國雄;
摘要:基于Vygotsky的相關理論,研究選取188名2至4歲幼兒,采用Stroop大小任務、持續性操作測驗和皮博迪圖片詞匯測驗分別測量幼兒的抑制控制、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試圖探究拼圖能力與幼兒抑制控制的關系,以及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的作用。結果發現:(1)拼圖能力分別顯著正向預測幼兒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而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分別顯著正向預測抑制控制;(2)持續性注意和言語能力在拼圖能力與幼兒抑制控...
心理發展與教育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