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261 時間: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四川中醫》
關注(261)声明: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
【雜志簡介】
《四川中醫》(月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綜合性學術期刊。長期堅持“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提高與普及并重,注重中醫特色,著重臨床,突出實用”的辦刊宗旨,具有“內容豐富,新穎實用,信息量大”的顯著特色,在全國中醫藥期刊中有較高學術地位,受到中醫藥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發刊量始終居于同類期刊前列,連續被評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是四川省優秀期刊、質量一級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被列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
連續四屆被評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2007年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
與美國等國外學術機構進行定期學術交流的期刊,大量的學術論文被德國《中醫藥報》等國外中醫藥期刊翻譯、轉載,中華期刊網、中國衛生健康等網站也對本刊進行了收錄和介紹,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和較高的聲譽。
【欄目設置】
開設有百家精粹、證治探究、理論探討、醫籍研讀、實驗研究、綜述、藥苑、醫話、方劑運用及中醫各科臨床報道等欄目。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朱培庭教授治療肝陰不足型膽石病經驗
(3)陳曉虎教授治療冠心病經驗介紹
(5)胡天成教授分型論治過敏性紫癜經驗
(7)徐力教授治療大腸癌經驗
(9)謝晶日教授從肝脾論治胃食管反流病經驗
(11)陸德銘教授多途徑調攝沖任治療乳腺增生病經驗
(13)從白虎湯論傷寒與溫病之別
(15)《傷寒雜病論》治療寒積便秘探析
(17)王旭高辨治積聚的經驗
(19)從《濕熱病篇》談脾胃在濕熱病證中的重要性
藥學論文投稿:社區門診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調查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方法:隨機抽查2012年1-12月門診抗菌藥物處方3 400張,按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文件對社區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聯合用藥、使用級別、不合理用藥進行分析。結果:門診抗菌藥使用率為13.42%,二聯抗菌藥使用率為5.91%,三聯抗菌藥物使用率為0.06%;抗菌藥不合理使用率為10.47%。結論:社區醫生在抗菌藥的用法用量、適應證的掌握方面需要改進,加強社區醫師業務學習和增強居民合理用藥意識是主要途徑。
關鍵詞 藥學論文投稿,抗菌藥物,門診處方,合理使用
抗菌藥物的應用涉及臨床各科,正確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或減緩細菌耐藥性發生的關鍵[1]。為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我們對嘉定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1-12月的門診抗菌藥物處方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四川中醫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AMPK/Nrf2信號通路探討柴胡龍骨牡蠣加味方對癲癇大鼠能量代謝的干預機制————作者:韓慧;張可頤;王穎;張子環;李洪斌;
摘要:目的:探討柴胡龍骨牡蠣加味方對癲癇大鼠能量代謝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通路的影響。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構建40只癲癇大鼠模型,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中藥組、西藥組,每組各10只。均予治療4周,模型組和空白組每日給予0.9%氯化鈉灌胃,西藥組給予丙戊酸鈉緩釋片灌胃,中藥組給予湯劑柴胡龍骨牡蠣加味方灌胃。治療28天后,尼氏染色觀察各組大鼠海馬組...
辛前甘桔湯對白介素13誘導的鼻黏膜上皮細胞miR-146a/TLR4信號通路及黏蛋白分泌的影響————作者:施陳燕;孫茹;滕磊;蔡蔚然;袁波;董雪林;鞠晗;丁旭;暴喜明;張治軍;
摘要:目的:研究辛前甘桔湯對白介素13(Interleulin-13,IL-13)誘導的鼻黏膜上皮細胞微小RNA-146a(miR-146a)/Toll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4,TLR4)信號通路及黏蛋白分泌的影響。方法:將18只SD大鼠隨機分成對照組、模型組和中藥組,每組6只,制備含藥血清;培養鼻黏膜上皮細胞,將細胞分為對照組(對照組血清處理)、模型組(10ng/mL IL-1...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肝”治療經行頭痛————作者:高菲;丁永芬;范文琛;劉秋雨;
摘要:經行頭痛是女性常見婦科疾病,臨證發現情志失調、氣血失和是影響其發病的主要病因病機之一,肝主調暢情志,故經行頭痛與臟腑肝關系密切。肝以“和”為貴,“和法”為治病之根本大法,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東漢末年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柴胡類方,具有疏肝解郁、鎮靜安神、調和氣血陰陽的作用,后世大多用于治療精神情志類疾病。經行頭痛隨月經周期規律性反復發作,符合該方“往來寒熱,休作有時”特點,且女子頭痛發作多與情志有關,...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究健脾止動湯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作用機制————作者:祖夏琳;呂廣引;劉曉芳;
摘要:目的:本研究運用網絡藥理學的方法,深入剖析健脾止動湯在治療兒童抽動障礙領域的效用原理,力求為其臨床應用奠定理論基礎。方法:在TCMSP數據庫中檢索并篩選出健脾止動湯的藥物活性成分,篩選標準設定為口服生物利用度(OB)不小于30%,且類藥性(DL)不小于0.18,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數據庫,對這些活性成分進行靶點基因的預測分析;在Gene Cards、OMIM、TTD數據庫...
傳統針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應影響的Meta分析————作者:許萌;張超;李嘉瑋;陳勁松;董若愚;孫啟越;陳江;
摘要:目的:評估傳統針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應。方法:檢索知網、維普、萬方、CBM、PubMed、CENTRAL、Embase,納入針刺或針刺結合其他常規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隨機對照試驗并對其進行資料提取。采用Cochrane協作網“偏倚風險”評價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Review Manager 5.4及STATA 15.1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結果:納入34組研究,3069例患者。結...
基于GPX4信號通路探討鐵死亡與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機制及中藥干預研究————作者:楊青峰;張翔;劉耀忠;劉佳瑞;張鳳玲;蔣宜偉;
摘要:GPX4信號通路是近年來骨生物學重大發現之一,在骨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骨質疏松癥治療的靶點。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系統總結了GPX4通路調控鐵死亡與骨質疏松癥作用機制,并探討中藥活性成分以及中藥復方如青蛾丸、左歸丸、補腎健脾活血方等通過調節GPX4通路的方式來干預細胞鐵死亡過程,進而改善骨質疏松癥的病理進程。以期為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也為未來新藥開發和臨床...
痛瀉要方治療大腸相關性疾病的研究進展————作者:李晶晶;鄧修洪;楊霞;陳敏;
摘要:痛瀉要方是臨床治療肝郁脾虛型腹痛、泄瀉的常用方劑,目前應用以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前期回顧研究表明,痛瀉要方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多通道等機制來發揮抗炎、抗腫瘤、調節免疫、降低內臟敏感性等作用,其治療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腫瘤、放射性腸炎等大腸相關性疾病的臨床療效確切,其治療上述疾病的價值值得被進一步挖掘和利用。筆者通過相關文獻的檢索與整理,總結了痛瀉要方治療大腸相關性疾病的理...
《四川中醫》期刊征稿啟事
摘要:<正>為進一步提升稿件質量,擴大期刊影響力,促進行業交流,《四川中醫》期刊現面向廣大臨床、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及各級學會、協會征稿,具體如下:一、期刊簡介《四川中醫》(月刊)創刊于1982年,為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類學術期刊,每月15日出版,全年共12期,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貫徹執行黨的中醫藥方針和政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堅持“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普及與提高并重,堅持中醫特色,面向臨床,突出實用”的辦...
管競環教授基于“五臟失衡-舌象變化”診治慢性腎炎蛋白尿的經驗————作者:姚思煊;王彤;黃利玲;
摘要:慢性腎炎是常見的腎系疾病,蛋白尿是慢性腎炎最為普遍的癥狀,臨床上蛋白尿常頑固難消,或者消漲起伏,纏綿難愈,治療效果不佳。管競環教授在50余年的臨床工作中對該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從“五臟失衡-舌象變化”角度出發,指出腎為陰陽之本,陰陽的變化來源于五臟的功能活動,而舌象的變化反映著體內陰陽水火互制互約關系的失衡,故認為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應“從五臟論治并關注舌象變化”,“固邪伏藏,外邪入侵”,...
沈海教授診治青少年運動相關膝關節疼痛學術經驗————作者:黃琪玲;王一;王艷杰;劉步云;吳忌;沈海;
摘要:青少年運動相關膝關節疼痛是中醫骨科門診常見病證,因青少年骨骼處于尚未發育成熟、骨骼肌力量尚未增長至成人水平,其先天下肢力線異常、柔韌性差和不科學的運動等常導致膝關節疼痛的發生。該類膝關節疼痛在臨床常因影像學檢查呈陰性而被忽視,導致患者得不到正確治療而經久不愈。沈海教授通過專科體格檢查診斷該類疾病并通過運動處方、中藥外敷、針灸等治療該類疾病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本文旨在介紹和總結沈海教授診治青少年...
孫郁芝基于補肝調沖法辨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驗————作者:張海童;龐卓超;
摘要:系統總結孫郁芝教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經驗。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以肝血虧耗為始發因素,肝與沖脈主為血海,血海失充致沖氣上逆為傳變之機,氣逆于上則下必損,以肝木下盜腎水為發病之本,秉腎主生殖之理,本病多致月經稀少乃至閉經、不孕;治療上孫教授確立補肝調沖法為治療本病的根本大法,以沖脈之氣暢達為要,臨證整體把握三個環節,補血榮肝以調沖,防范于未然,滋腎涵肝以平沖,可止氣機逆亂,化痰逐瘀以安沖,使邪去正安,...
陳淑濤“衷中參西”診治慢性婦科痛癥經驗探析及舉隅————作者:譚興民;王元碩;林青;楊君君;趙曉貞;周科宇;陳淑濤;
摘要:婦科痛癥是指女性經、帶、胎、產過程中的各種疼痛癥狀,包括痛經、慢性盆腔痛、子宮內膜異位癥、產后疼痛等。川蜀“衷中參西”婦科流派創始人王成榮認為“火熱瘀結沖任”是婦科痛癥的基本病機,流派傳承人陳淑濤在其基礎上針對慢性婦科痛癥提出“瘀久必虛、虛瘀互結”的病機,以“益氣清熱,活血化瘀”為治療法則,發展流派經驗方“白蓮散結湯加減”治療慢性婦科痛癥,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本文將淺述川蜀“衷中參西”婦科流派傳承...
王素霞運用何氏育麟方辨治不孕癥臨證經驗————作者:羊禾巧;祝佳琪;鄧思棋;王素霞;
摘要:浙江何氏婦科是全國中醫婦科六大流派之一,在治療不孕癥方面頗具特色,何氏育麟方為浙江何氏婦科經典方,全方以溫腎益精為核心,兼以補氣養血、理氣祛瘀,具有維護先天、培元固本,肝脾同調、氣血并治的特點。王素霞教授為何氏婦科第五代傳人,師從全國名中醫何嘉琳教授,臨床辨證縝密,認為腎陽虛證患者易合并氣郁、濕郁,在治療上應謹守腎陽虛病機,助陽育陰補胞宮,把握女性生理特點及疾病發展方向,疏木培土通胞宮,常用何氏育...
葉天士“二虛一實,偏治其實”治療思想探析————作者:馬松;鄭旭銳;蔣嘯;劉東昊;
摘要:葉氏醫案中“二虛一實,偏治其實,開其一面”之說有著深刻的理法內涵,葉天士在治療年老體衰、久病失治等各種因素導致患者病體虛弱并兼有實邪,雖患者以虛證為主,但正氣尚可耐受的情況下,醫家亦可以先祛除“一實”,再補其“二虛”。“二虛”代表患者病體虛弱程度較重的一種情況,此種情況相對來說較易被醫者所察覺;“一實”指病者病體氣機膠塞不暢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往往隱藏在“二虛”的表象之下,易被醫者所忽視。但“一實...
張錫純的疫病理論與實踐創新————作者:雎世聰;郁保生;王軍;肖碧躍;鄒旭峰;喻嶸;
摘要: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書中記載的有關疫病的內容,內容豐富,為后世醫家了解當時疫病的流行情況、出現的癥狀、治法、方藥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有很高的學術和文獻價值。本文論述了張錫純疫病理論與實踐創新的背景、內容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旨在為中醫藥防治疫病提供思路與依據
基于生殖周期陰陽節律論女子氤氳開闔理論————作者:鄧琳雯;楊翼;
摘要:氤氳一詞在中醫婦科指陰陽相交,萬物化生的過程和時間狀態。縱觀整個女性生殖周期均有陰陽互生互根、相交相感的活動,該活動與臟腑、氣血、經絡、三焦均密切相關,故氤氳理論可指導女子全生殖周期生理病理陰陽轉化規律,婦科疾病臨床診療及判斷疾病預后。本文基于氤氳的概念和歷史沿革論述氤氳理論與不同生殖周期陰陽開闔關系,探討婦科疾病的治則治法,以饗同道
汪機“針法渾是瀉而無補”芻議————作者:白富裕;王峰;王茜;司曉卉;陳躍來;
摘要:“針法渾是瀉而無補”這一觀點首見于《丹溪心法》,由明代新安醫家汪機繼承和發揚,近現代以來頗受針灸學者的熱議,但較多學者并未明確“針法”的具體含義。另,汪機從針具、針刺破皮傷肉來論述針刺補瀉,但忽略了針刺的主體為人,人體穴位具有特殊的穴性。結合汪機所處時代特點,其深受朱丹溪、李東垣之說影響,來理解汪機為何認為針具“無氣無味”故不具有補法,同時將針刺治療和藥物治療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療法相比較。今筆者從源...
基于“小腸火”論消渴————作者:阿爾木里雜;張豐正;李勝;張浩;
摘要:“小腸火”功能在水谷精微的化生和輸布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小腸與脾胃同主運化而各司其職的重要保障。“小腸火”功能失常可影響小腸“受盛化物、泌別清濁、主水液”三方面功能,導致“消渴”的發生。從“小腸火”防治消渴包括恢復小腸水火并統、改善三大生理功能,實現“脾升胃降,一氣周流”,以潤上焦、健中焦、溫下焦,達到防治消渴的目的
基于“陰中求陽”理論探討線粒體與帕金森病的診治關系————作者:潘柏存;張芳芳;何凱旋;何宇峰;
摘要:線粒體障礙可導致細胞正常生命活動受到影響。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無法發揮正常功能,這種功能異常的原因可能與線粒體有關。中醫古籍將帕金森病歸為“顫證”范疇,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陽氣虧虛為本,痰淤阻滯、風陽上擾為標。陽氣虧虛日久,應徐徐圖之,明代張景岳則提出:“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這一理念。從微觀層面分析,恢復正常的線粒體結構以及功能,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提供足夠能量,從而改善帕金森病...
基于“六郁”理論探討糖尿病認知障礙的中醫證治————作者:甘盼盼;賀芹;郭明星;全毅紅;
摘要: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DCD)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本文基于“六郁”理論闡釋DCD的病理過程,提出DCD始于食郁,食滯傷氣,萌生氣郁,肝氣不舒,郁極而發,上逆腦府以致神亂;氣郁濕停,脾運失用,由生濕郁,脾不升清,水濕內盛而蒙蔽神竅;濕郁中焦,肺失肅降,濕聚化痰,乃有痰郁,痰擾腦府以致神病;痰濕積滯,血脈壅澀,心脈不通,遂致血郁,腦絡瘀塞則神機失用;痰...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