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華東經濟管理》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并非《華東經濟管理》雜志的官方網站,與《華東經濟管理》等同類優秀期刊雜志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負責合作期刊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及稿件特點,可以在數千家期刊中,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發表的正規期刊,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華東經濟管理》期刊簡介
《華東經濟管理》是由華東地區16所經濟管理院校聯合主辦的綜合性經濟管理類大型學術理論期刊。本刊于1986年創刊,本刊具有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專、兼職編輯共25人,大多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試驗。
《華東經濟管理》系華東地區十幾所高等院校聯合主辦的國內外發行的經濟管理類學術性月刊。1986年創刊以來先后被列為:北京大學圖書館遴選的首批“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的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來源期刊;經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審定,該刊物為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10年度第四屆“全國百強社科期刊”。
《華東經濟管理》2013年第01期目錄
上海市居民消費的間接碳排放及影響因素分析....................吳開亞
政府轉型理論視野下的上海產業轉移升級........................楊玲麗
安徽省城市經濟聯系結構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大春
皖江城市旅游產業集聚水平多維度分析..........................柳百萍
保障權利平等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康紀田
行政壟斷行業對全國收入分配差距貢獻度的直接測度..............林峰
城鄉消費差異、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趙黎明
中國經濟增長率健康運行區間的測算............................吳慶軍
中國環境污染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協整關系及啟示..............彭可茂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國際化優劣勢分析與發展對策..................榮偉成
我國區域低碳經濟發展能力差異分析............................張珍花
中國區域間民生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李劍
從美國經驗看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端化問題....................姜達洋
平臺企業競爭戰略框架及策略性行為研究........................孟丁
創業企業控制權初始配置影響企業成長的機理研究................魯銀梭
生態產業鏈中利益相關企業競合關系測度研究....................李春發
競爭優勢基本形式新理念及其對企業責任競爭力的解釋............吳華明
基于組織承諾的知識型人才績效管理研究........................孔德議
基于RBF神經網絡的區(縣)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梁瑩
公共政策科學分類與解決社會問題的邏輯框架....................邱偉華
日本公共養老金未納問題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睢黨臣
創業理論的多層面研究與展望:從個體到環境的演進...............李偉銘
企業家異質性與中小企業信貸可獲性關系綜述....................余秀江
企業可持續增長模型的重構與應用..............................韓俊華
譜風險預算投資組合保險模型研究..............................劉鵬
華東經濟管理最新期刊目錄
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多元路徑——基于省域面板數據的動態QCA分析————作者:潘光曦;郭冰;侯冠宇;
摘要:數字鄉村建設是落實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基于2011-2023年30個省份面板數據,采用動態QCA方法,對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條件—新資源配置—新產業生態”三維框架影響數字鄉村建設的邏輯機理進行探析。研究發現:實現高水平數字鄉村建設需要多維要素聯動賦能,“資源配置協調主導型”“技術—資源協同賦能型”“技術—資源—產業多元聯動型”是賦能高水平數字鄉村建設的條件組態,創新...
政府數字采購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需求激勵效應與供應鏈信息溢出效應視角————作者:呂志沖;韓熙堃;鞏艷紅;高遠;
摘要:文章基于2015—2023年政府采購合同與A股上市公司數據,運用文本分析方法構建政府數字采購指標,探討其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政府數字采購通過需求激勵效應和供應鏈信息溢出效應顯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且政府扶持與創新投入分別通過外部和內部協同效應增強了政策效果。此外,政府數字采購通過促進數字知識溢出和改善數字環境,對采購所在地企業產生正向溢出效應。異質性分析表明,在營商環境優越和政企...
長三角地區“產-才-城”適配的時空演化及影響因素研究————作者:黃永春;周炯嵐;李娜;宮尚俊;
摘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產業、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協調是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根據2011—2022年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數據,探索“產-才-城”適配度的時空格局演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在時間趨勢上,長三角地區“產-才-城”適配度呈穩定增長態勢,多極化現象漸顯;在空間分異中,呈“西低東高”的地域差異,形成以長三角核心城市為主的高水平聚集帶。同時,“產-才-城”適配度的空間自相關顯著為...
供應鏈金融能吸引綠色投資者進入嗎?——基于資源協奏視角————作者:楊忠海;劉金奇;
摘要:文章選取2010—2023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實證分析供應鏈金融對綠色投資者進入的影響。研究表明,供應鏈金融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綠色投資者進入數量。機制檢驗發現,供應鏈金融在資源獲取、資源整合、資源利用三個維度分別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塑造綠色認知、產出綠色創新的渠道影響綠色投資者進入,且這種影響在非國有企業、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供應鏈集中度低的企業中更明顯。進一步研究表明,信息傳遞水平提升...
長江經濟帶新質生產力空間關聯網絡結構特征及效應分析————作者:葉阿忠;田小梅;李田田;張源野;
摘要:文章立足新質生產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會網絡分析法、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考察長江經濟帶新質生產力水平的空間關聯網絡結構特征及效應。研究發現:長江經濟帶新質生產力空間關聯網絡結構穩健通達,不存在等級森嚴的網絡結構,但關聯緊密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無錫、蘇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強,處于網絡中心位置;網絡密度的提高和網絡效率的降低有利于整體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
低碳城市建設對生態韌性的影響效應與機制——基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張明斗;楊雨欣;
摘要:文章基于中國2008—2022年25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數據,將低碳城市試點政策作為一項準自然實驗,運用漸進雙重差分模型評估低碳城市建設對生態韌性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設能夠顯著增強生態韌性,這一結論在進行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發現,低碳城市建設對東部地區城市、非老工業基地城市、大型城市以及高碳排城市的生態韌性具有更為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機制檢驗表明,低...
新質生產力助推碳減排潛力釋放:效應測度與實現機制————作者:楊萬平;黃若瀅;
摘要:新質生產力發展對釋放碳減排潛力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與機制尚待探究。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估算中國30個省份的碳減排潛力,構建新質生產力水平測度指標體系,驗證在提升經濟效率和優化能源結構機制下新質生產力助推碳減排潛力釋放的作用效果。研究發現:東部地區新質生產力水平遠超中西部地區,碳減排潛力呈下降趨勢,中西部地區則持續上升;新質生產力對經濟效率低、能源結構高碳地區具有更大的邊際減碳效益;新質生產...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邏輯重點與關鍵路徑————作者:劉耀彬;胡偉輝;萬博文;駱康;
摘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新時代以來,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綠色低碳發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增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美麗中國,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支撐,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是解決中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重要...
財稅政策、數字化與制造業企業新質生產力————作者:楊志安;侯耀威;
摘要: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國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實證考察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兩種財稅政策對制造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作用機制以及企業數字化在其中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財稅政策能夠有效激勵制造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但其激勵效應因企業所屬地理區位、生命周期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中介機制分析發現,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均通過激勵企業增加創新資本投入和提高人力資本水平促進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調節機制...
數字技術、供應鏈韌性與企業可持續績效——吸收能力的調節作用————作者:李曉梅;劉夢雪;
摘要:數字技術是增強供應鏈韌性的突破口,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文章基于資源基礎觀和動態能力理論,利用2015—2023年中國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使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實證檢驗數字技術、供應鏈韌性、吸收能力與企業可持續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數字技術顯著提高了企業可持續績效;供應鏈韌性在數字技術與企業可持續績效間發揮中介作用;吸收能力可以強化數字技術和供應鏈韌性對企業可持續績...
擴大貨物進口對中國縣域就業的影響————作者:李文文;郎麗華;張成;
摘要:文章使用偏離份額方法構建縣域擴大貨物進口指標,使用全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數據構建廣義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擴大貨物進口對中國縣域就業的影響。研究發現,擴大最終品進口對中國縣域就業總量沒有顯著影響,擴大中間品進口可以顯著提高縣域就業總量和勞動參與率,增加第二產業就業規模。機制分析發現,中間品進口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進口中間品數量,促進就業規模擴張。異質性分析發現,中間品進口能促進制造業和建筑業的就業...
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基于我國2489個縣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郭金云;鄭艷紅;
摘要: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國2 489個縣域面板數據,運用漸進雙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對縣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研究發現: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能夠顯著促進縣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對于東部縣域、長江經濟帶縣域和非貧困縣縣域而言,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對縣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機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能夠通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促進縣域基本公...
數字化轉型、供應鏈溢出與企業融通創新————作者:汪曉文;李瑩;陳南旭;
摘要:數字化轉型是促進企業開放式創新的關鍵途徑,如何借助供應鏈網絡發揮數字化轉型的融通創新效應是突破創新困境的關鍵。文章從供應鏈溢出視角出發,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級供應鏈網絡數據,考察數字化轉型是否通過供應鏈網絡溢出對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產生影響。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促進目標企業融通創新,上游供應商企業和下游客戶企業數字化轉型會沿著供應鏈網絡產生溢出效應,牽引目標企業融通創新;機制分...
數字平臺信息價值提升路徑:理論探索與未來展望————作者:孫元;沈夢潔;鐘亞婷;王雯琪;
摘要: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多樣化的數字平臺不斷涌現,逐漸滲透在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其中,數字平臺作為信息交互的重要場所,聚集了海量信息,如何提升數字平臺信息價值的議題引起實踐界與理論界的廣泛討論,成為管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然而,數字平臺信息價值提升這一新興領域仍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國內外學術期刊中的文獻較為稀少。針對上述背景,本文檢索發表于國內外期刊上的79篇文獻,利用文獻綜述法對數...
以科技創新推進“十五五”時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者:沈坤榮;程果;
摘要:“十五五”時期既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蓄勢攻堅期,也是突破圍堵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轉折期。以科技創新推進“十五五”時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主動選擇,也是贏得大國競爭、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然之舉。推進“十五五”時期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既要有效應對新一輪大國競爭下我國面臨科技與產業的雙重封鎖、制造業面臨高端回流和低端外遷的“雙重擠壓”、初級產品供給遭受波動沖擊...
發行綠色債券對企業碳邊際減排成本的影響研究————作者:陳燕麗;周徐欣;鄧夢華;
摘要:文章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和資源編排理論,利用2011-2023年間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評估綠色債券對企業碳邊際減排成本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機制,并進行穩健性檢驗。研究發現:綠色債券的發行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碳邊際減排成本,促進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機制分析表明,企業發行綠色債券能夠通過推動實質性創新并激活冗余資源,降低碳邊際減排成本。異質性分析顯示,綠色債券對企業碳邊際減排成本的降低效應,在獨立董...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及實施路徑”專題征稿啟事
摘要:<正>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要,是優化區域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國土空間體系的關鍵支撐。當前,面對區域協調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問題,堅決破除區域政策壁壘、充分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加速推進生產要素高效流動,形成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贏共享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已然成為政界與學界共同...
數字經濟對城市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應及空間機制————作者:高維龍;
摘要:數字經濟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的雙重挑戰提供了重要機遇,但關于數字經濟如何影響城市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經驗證據仍然有限。文章基于協同治理理論,利用中國243個城市面板數據,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及SDM模型等,實證分析數字經濟對城市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應和空間機制。研究發現:數字經濟顯著降低了城市PM2.5和CO2的排放強度與增長率,并產生減污降碳協同效應,且該效應在中小型城市和綠色數字化...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礎觀的動態QCA分析————作者:孫佳怡;楊忠;宋孟璐;
摘要:文章利用2018—2022年186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的面板數據,采用動態QCA方法,探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發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注意力焦點、注意力情境與注意力結構分配共同作用的結果,存在四種高質量發展路徑以及四種非高質量發展路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存在“研發投入陷阱”,低研發投入是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核心特征,而在注意力錯配或情境支持不足時,高研發投...
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改善了債券發行利差嗎?——來自債券層面的證據————作者:陳東君;宋福鐵;
摘要: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任務。文章利用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銀行間市場公開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數據,考察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是否以及如何影響標的債券的發行利差。研究發現:CRMW顯著增加標的債券的融資成本,經過不同內生性、穩健性檢驗后上述結論依舊成立;機制檢驗顯示,CRMW因市場不成熟的局限性未充分發揮保險效應,其在緩解市場分歧的同時能夠...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