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5:05:01
煤炭轉化最新期刊目錄
富鉀生物質渣侵蝕無鉻耐火材料機理研究————作者:陳健;郭慶華;高靖紅;龔巖;宋旭東;王興軍;于廣鎖;
摘要:生物質氣化是一種環保、高效和可持續利用生物質能的技術。氣化過程中生物質渣對氣化爐耐火襯里侵蝕嚴重,但其機理仍亟待研究。在氣化條件下進行了座滴實驗,研究了富鉀生物質渣在SiC-MgAl2O4和SiC-Si3N4耐火材料上的潤濕、鋪展和滲透行為;對反應樣品進行切片,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EDS)對樣品進行了侵...
高比表面積鈣基材料制備及其干法脫硫性能研究————作者:于晴;任子晗;劉帥鵬;劉潔;
摘要:針對鈣基干法脫硫劑比表面積小、硫容低的關鍵技術問題,開發了基于復合醇改性消化的Ca(OH)2制備工藝。制備工藝的核心為醇類作為表面活性劑包覆在CaO表面,通過降低表面張力有效防止了Ca(OH)2產物團聚,并且醇類溶劑降低了水合產物的溶解度,從而促進了水合產物從CaO的水溶液中沉淀,成功構筑了高活性、多孔隙的鈣基脫硫劑。脫硫性能測試結果表明,乙醇/二乙二醇...
煤液化瀝青轉化過程中循環溶劑典型供氫組分的相互作用規律研究————作者:陳俊潛;張園林;黃勝;趙潤澤;吳詩勇;吳幼青;
摘要:為闡明煤液化瀝青轉化過程中循環溶劑典型供氫組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對溶劑性能的影響規律,從而為循環溶劑的組成優化提供理論支撐,將二氫蒽(DHA)、二氫茚(IND)分別與四氫萘(THN)混配作為供氫溶劑以考察供氫組分種類和溶劑/瀝青比(3:1和5:1)對煤液化瀝青加氫轉化行為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在溶劑/瀝青比為3:1和5:1時,隨著混配溶劑中DHA或IND比例的增加,油水產率均不斷降低,焦收率均先降低后...
煤氣化細渣基多功能性碳硅復合材料的氣體儲存與捕集性能研究————作者:蘇思飛;王超;程星星;楊曉勤;張書培;崔波;
摘要:煤氣化細渣的高值利用對煤基固廢的消納至關重要。以煤氣化細渣為原料,通過水熱處理和化學活化協同處理,成功制備了一種碳硅復合材料。此外,通過正交水熱實驗研究了煤氣化細渣的成孔機理,在HCl濃度為20%、水熱溫度為100 ℃、水熱時間為100 min、固液比1:20的工況下得到的樣品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470.98 m2/g)和孔體積(0.785 cm3/g)...
基于熱重分析的不同空間分布模式下富油煤與油頁巖共熱解研究————作者:曹虎生;肖建生;楊甫;李長聰;馬祖飛;朱占榮;吳雷;周軍;
摘要:富油煤是集煤、油、氣屬性于一體的高附加值煤炭資源,通過熱解轉化利用能夠充分發揮其資源潛力。基于熱重分析技術探究了富油煤與油頁巖在不同空間分布模式下的共熱解特性及其協同效應。通過設計富油煤和油頁巖上下、左右和混合五種空間分布模式,系統分析了其對共熱解失重特性、協同效應及活化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煤上-巖下”與“煤-巖共混”空間分布模式下共熱解失重率和協同效應的評估指數十分接近,且達到最高的27.09...
氣化過程生物質單顆粒演化特性原位研究————作者:曹俊杰;龔巖;吳越;王越;王旭寧;郭慶華;白進;于廣鎖;
摘要:為深入分析生物質顆粒在氣化過程中的演化特征,推動生物質氣化技術高效優化,本研究采用激光點火技術使生物質單顆粒快速升溫至典型氣化溫度,同時使用雙高速相機同步記錄其在不同氣氛下的顆粒演化過程,通過開發配套的圖像處理方法獲取了生物質棕櫚空果殼(EFB)顆粒在氣化過程中的體積、表面溫度、子顆粒產生量和粒徑分布等數據。研究結果表明,隨氧氣比例的升高,生物質顆粒平均反應時長由2.5 s減少至1.3 s,顆粒平...
煤直接液化過程中循環溶劑自身反應對供氫的影響————作者:劉沐鑫;顏艷艷;黃順進;王習權;安亮;高山松;單賢根;張彥軍;石磊;
摘要:為了認識煤直接液化過程中溶劑自身反應對其供氫性能的影響規律,研究了溶劑的裂解和脫氫行為對大柳塔(DLT)煤液化的影響以及催化劑和半焦對煤液化溶劑的脫氫反應的催化作用,借助模型化合研究了溶劑裂解和自由基耦合過程對溶劑供氫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煤直接液化溶劑的熱裂解和脫氫過程會導致其供氫能力的下降,甚至轉化為半焦和氣體,既造成了溶劑的損耗和劣質化,也阻礙了煤的液化轉化。煤直接液化的Fe催化劑、Mo催化劑...
微生物預處理對煤和鈉長石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浮選分離效果————作者:呂婷婷;劉生玉;溫全寶;
摘要:煤中堿金屬鈉的存在對煤炭加工與利用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微生物浸出脫鈉可以脫除煤中堿金屬鈉,但是酸不可溶鈉因晶體結構穩定無法通過微生物浸出的方式實現全部脫除。為進一步脫除煤中酸不可溶鈉,提出微生物預處理與浮選相結合的方式分離煤與鈉長石。通過對菌株CSW-1和CSL-1預處理后的混合礦表面進行分析以篩選合適的浮選藥劑用于浮選分離混合礦中的煤與鈉長石。SEM結果表明,菌株CSW-1和CSL-1及其胞外代...
氣化渣分離炭制備活性炭的活化工藝優化與顯著性分析————作者:王洋;樊盼盼;張軍;潘文杰;董連平;樊民強;鮑衛仁;王建成;
摘要:煤氣化渣的資源高效利用是目前煤基固廢利用的研究熱點內容。采用經水介重選處理后的榆林氣化渣分離炭為原料,通過配煤(長焰煤、肥煤、煤瀝青)及淀粉粘結劑制備活性炭,著重考察了以水蒸氣為活化介質的不同活化條件對制備活性炭的孔結構的影響,并采取正交實驗對不同活化條件制備活性炭的顯著性進行分析。采用N2吸附-脫附、碘吸附、亞甲藍吸附等手段對成型活性炭孔徑分布和吸附性能進行了分析表征。結果...
固廢衍生Mg2P2O7/N-C生物質炭及其活化過一硫酸鹽降解四環素的性能————作者:余加源;劉瑞瑩;李曉;
摘要:以固體廢棄物制備功能炭材料用于活化過一硫酸鹽處理廢水中的四環素可達到以廢治廢的目的。以法國梧桐枯葉和鳥糞石兩種固體廢棄物為原料,通過高溫共煅燒的方法得到Mg2P2O7/Biochar(MBC)復合炭材料。系統研究法國梧桐枯葉和鳥糞石原料比例(1:0.25,1:0.5,1:1,1:1.5和1:2)和煅燒溫度(500 ℃,600 ℃,7...
VOCs丙烷摻混條件下射流擴散火焰穩定性和煙氣排放特性研究————作者:段林林;劉岑凡;張一鳴;潘帥;張沖沖;趙飛;張永民;
摘要:工業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廢氣處理是燃料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氣伴流和空氣側摻混不同含量丙烷(體積分數分別為0.5%,1%,1.5%,2%)對火焰形態和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伴流速度增大,火焰提前發生推舉和吹熄行為;隨著空氣側摻混丙烷含量增加,火焰的初始推舉速度和臨界吹熄速度增大,火焰穩定性增強...
大缸徑低濃度煤層氣發動機噴氫穩燃調控研究————作者:王乾;何義團;廖世勇;付艷艷;秦子涵;
摘要:針對大缸徑低濃度煤層氣發動機在燃燒時易出現爆震、循環變動大等非正常燃燒問題,創新性提出利用缸內直噴氫氣的方式對其進行穩燃調控。該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混合氣濃度,還可以改善煤層氣低品質燃燒特性。采用數值模擬方法,探究過量空氣系數為1.8工況下,均質點燃和射流引燃兩種調控模式以及噴氫量對發動機穩燃效果的影響。研究發現:射流引燃模式在促進初期火焰傳播方面更具優勢,而均質點燃模式則更有利于縮短快速燃燒期;兩種...
基于可見光與紅外聯合檢測的火焰溫度場及氣固體積分數場同時重建研究————作者:張怡雯;常珂;劉蒙;羅自學;程強;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可見光和紅外聯合檢測的火焰溫度場及氣固組分體積分數同時重建的方法。首先,搭建了火焰圖像檢測實驗平臺,對21%O2,25%O2,30%O2工況下的乙烯擴散火焰進行實驗檢測,利用高光譜相機、前置濾光片的短波紅外相機和中波紅外熱像儀同時拍攝獲取火焰圖像;隨后,通過檢測得到的可見光波長下的輻射強度分布,重建得到火焰溫度及煙黑體...
添加劑防控準東高堿煤灰沉積問題的研究進展————作者:趙祥順;劉敦禹;金晶;何翔;
摘要:綜述主要介紹硅鋁添加劑和磷基添加劑在防控準東煤燃燒灰沉積問題相關的研究成果,為鍋爐實際運行提供參考。新疆準東地區儲存豐富煤炭資源,由于準東煤高含量的堿金屬及堿土金屬,產生的渣層難以清除,影響鍋爐受熱面換熱。綜述了最有經濟效益的添加劑技術,特別介紹高嶺土、蛭石、污泥對準東煤灰沉積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富含Si-Al的高嶺土可以有效吸附Na且在高溫下轉化為石英和莫來石等高熔點物質。現場鍋爐試驗表明添加6...
氣氛對煤矸石燃燒過程中鋰元素遷移轉化的影響————作者:朱文睿;周春財;吳飛壇;
摘要:為探究煤矸石燃燒過程中Li元素的遷移轉化特性,選取內蒙古地區煤矸石為研究對象,采用ICP-MS,XRD,XRF,SEM,TG-DSC和逐級化學提取等技術方法探究其在不同氣氛(空氣和21%O2+79%CO2)、不同溫度(500 ℃~1000 ℃)下燃燒過程中礦物與鋰(Li)元素的遷移轉化規律。結果表明:煤矸石的礦相主要為高嶺石、石英、伊利石、黃鐵礦和方解石...
沸石間轉化法制備xNi@HZSM-5用于煤焦油催化提質————作者:郭向陽;樊磊;王明義;董子豪;王玉高;王俊文;
摘要:煤熱解焦油催化提質可以將其中的重質組分轉化為輕質芳烴,但負載型Ni/HZSM-5中金屬Ni多位于分子篩的外表面,在提升輕質芳烴含量的同時會造成焦油過度裂解。采用以H-Beta為母體的沸石間轉化法制備xNi@HZSM-5(x為Ni含量,質量分數),將金屬Ni封裝于分子篩的孔道內,利用HZSM-5分子篩孔道的空間限域特性實現富氫氣體活化和焦油裂解活性位點的分離;同時,這一方法成功彌補了傳統水熱合成法中...
機械力化學活化對新疆風化煤腐植酸的活性影響研究————作者:姚菁華;李北霖;劉萌園;馮秀娟;肖雷;岳瑞雪;
摘要:為提高堿溶酸提法提取的風化煤腐植酸的活性,采用球磨法對新疆風化煤進行了機械力化學活化,通過單因素實驗探究了最佳活化條件,并采用FTIR,UV-Vis等對活化前后的風化煤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本實驗所用風化煤的最佳活化條件為活化時間105 min,球料比25:1 g/g,球磨轉速300 r/min,活化后腐植酸提取率提高了14.26%,總腐植酸含量與游離腐植酸含量分別提高了10.12%與25.01%...
煤油共煉殘渣中多環芳烴的脫除特性研究————作者:黃勇;張曉欠;蘭偉偉;康徐偉;劉丹;杜若宇;
摘要:為了考察45萬t/年煤油共煉工業示范裝置副產殘渣的綠色化應用效果,采用聚合改性法脫除殘渣中多環芳烴(PAHs),通過氣相色譜法檢測煤油共煉反應體系下殘渣中PAHs分布規律,考察改性劑、催化劑、體系溶劑、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等條件對殘渣中PAHs脫除率與苯并[a]芘(BaP)當量含量脫除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殘渣中PAHs含量為18.15 mg/g。在30%對苯二甲醛、40%硫酸、甲苯量 50 mL、反...
大缸徑稀薄煤層氣發動機噴氫穩燃調控研究————作者:王乾;何義團;廖世勇;付艷艷;秦子涵;
摘要:大缸徑低濃度煤層氣發動機在燃燒時易出現爆震、循環變動大等非正常燃燒現象。通過缸內直噴氫氣不僅可以提高混合氣濃度,還可以改善煤層氣的低品質燃燒特性。采用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了噴氫調控模式及噴氫量對發動機穩燃作用的影響。結果表明:射流引燃能夠促進前期火焰的發展,而均質點燃更側重于縮短快速燃燒期;當噴氫能量占比α<10.5%時,射流引燃模式更能改善發動機的燃燒過程;當α>10.5%時,均質點燃模式的穩燃效...
等離子體輔助氨煤混燃過程NOx排放特性研究————作者:李雙龍;顧明言;位鑫;王雙;黃庠永;
摘要:目前,氨煤混燃過程中存在燃燒不穩定、NOx排放量偏高的問題。采用滑動弧等離子體輔助燃燒技術,以強化燃燒過程并降低NOx排放量。研究了不同摻氨比(0%,5%,10%,15%,20%,25%,30%,35%,40%)和過量空氣系數(1.2,1.3,1.4,1.5,1.6)條件下氨煤混燃的NOx排放規律。結果表明:采用等離子體輔助燃燒后,...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