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5:05:28
《林業經濟問題》注冊投稿步驟
請登陸本刊網站,完成在線投稿,具體步驟如下:
1.登陸http://lyjw.cbpt.cnki.net/;
2.點擊“作者投稿系統”;
3.在作者中心頁面,點擊“注冊”按鈕進行注冊;
4.詳細填寫“作者注冊”信息;
5.點擊“返回登錄頁面”
6.用已經注冊的用戶名登陸系統,進入投稿界面;
7.根據投稿流程中的提示進行投稿,最后確認投稿。
《林業經濟問題》投稿須知
請作者在投稿前仔細閱讀本《投稿須知》、《征稿簡則》和《稿件表達格式規范》。一旦投稿,即被自動認為作者已經全部閱讀、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須知》、《征稿簡則》和《稿件表達格式規范》的內容和要求。
1投稿過程
1.1在線投稿
不接受信函或電子郵件投稿。請登錄本刊網站進行在線投稿,進入作者投稿系統按要求操作即可。本刊實行雙盲審稿制,在投稿上傳文稿正文時,均需上傳隱去作者相關信息(包括中英文姓名、工作單位,以及腳注中的作者簡介、通訊作者、基金項目等)的稿件。
1.2簽訂合同
作者在線投稿時,先從首頁“出版合同”下載論文出版合同(作者投稿承諾書),填好并簽字,上傳平臺系統,自愿將擁有的對該論文的版權轉讓給本刊(著作權仍歸作者所有),不再另投他刊。來稿一經接受刊登,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所有,未經本刊編輯部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1.3收稿時間
收稿時間以收到“收稿通知”(稿件通過抄襲檢測后發出的)郵件為準。
2稿件處理
2.1接收稿件
符合本刊最基本要求的來稿,編輯部予以接收,并按程序送審;來稿如不符合要求,編輯部將先退請作者修改,合格后再送同行專家評審,最后由本刊編委會決定是否刊發。
2.2審稿期限
稿件的評審期(編輯初審、專家評審、編委復審、主編終審)為4個月,自收到收稿通知之日起滿4個月,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兩投。滿6個月未接到任何稿件處理通知的,作者可另投他刊。以上期限不包括學校的寒暑假放假時間,碰到了,應順延。
2.3刪減加工
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編輯部對來稿有權進行必要的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刪節等,如有不同意本刊對來稿進行編輯、加工、修改、刪節的,請在來稿時聲明。
2.4補充修改
作者必須按照編輯提供的意見進行補充修改,并把修改稿添加到系統中。請注意:只有接到編輯部的相關通知之后,方可修改上傳;而且每次收到郵件,只能點擊上傳一次,然后就失效,請慎重點擊“提交”。
2.4修改期限
自編輯部發出修改通知之日起2周內修回,逾1個月不上傳修改稿視為違約。
3收費與稿酬
3.1審稿費
來稿無論錄用與否,作者均需在投稿時支付審稿費。
審稿費收取標準為:400元/篇次,最多收2次。
3.2版面費
對擬刊用的稿件,作者須按規定標準繳納版面費。版面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版面費收取標準為:300元/版。
3.3稿酬
期刊出版后按篇向第一作者支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盤版、網絡版的稿酬)。稿酬支付標準為:100元/版。
同時,向第一作者贈送當期樣刊2冊(其余作者1冊)。
《林業經濟問題》征稿簡則
《林業經濟問題》是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林業經濟學會主辦專業性學術期刊,是500種中國社會科學精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擴展期刊;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數據庫、EBSCO數據庫等多個海內外權威全文數據庫收錄。國內外公開發行,面向全國組稿。
1征稿內容
刊登國內外林業經濟學科及相關領域重大的理論問題、實踐問題和熱點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時反映國家林業經濟建設的重點和熱點。例如,森林生態經濟、木材貿易、生態林業、社會林業、林業體制改革、林業政策法規、林業企業經營與管理、林業會計、林業統計、林業經濟管理、林業可持續發展、林業分類經營、森林旅游、林區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著、科研報告、專題討論、綜合述評、管理論壇等。
2來稿形式基本要求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內容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規定,并具有科學創新性或技術先進性。來稿務必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項目齊全、表達規范。
2.1版面字數
學術論著、科研報告、專題討論、綜合述評等稿件,全文含中英文摘要、圖表、參考文獻等在內一般不超過8000字(6個版面以內為宜);管理論壇以及其它稿件限5000字以內(限4個版面以內)。
2.2稿件結構
來稿必須包括(按順序):中文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詞(3~8個),中國圖書館分類號(簡稱分類號);英文題名,作者姓名拼音,英文作者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結論與討論,參考文獻表。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依次注明該文屬何種基金資助項目(并附基金號或項目編號)、第一作者簡介及通訊作者簡介。
2.3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不僅體現作者尊重他人勞動的態度,而且為論文論證的論據提供科學依據。參考文獻是作者親自閱讀過,且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可提供原文備查的原始文獻,包括公開發表的文獻和允許公開的內部資料。注意引用最新的、權威性的文獻,以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學術期刊文獻為主,書籍類文獻不超過30%;每篇論文至少要有10條以上的學術期刊參考文獻。
文獻標引采用順序編碼法。文中無論是參考他人的文獻資料而給出自己的表述,還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獻資料(內容加引號),都應一一給出其出處,即:在正文參考或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注依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排定的文獻序號,在文末的參考文獻表中給出詳細的信息。
現在,大多數作者使用的文獻是來源于互聯網。必須區分來源,按照規范格式,著錄參考文獻。
作者前三位都要列出,多于三位,略去并加“,等(,et al)”。
外文文獻作者的姓不縮寫、全大寫,名縮寫,姓在前、名在后,題目名稱詞首大寫,刊名或書名詞首大寫、斜體,作者名字、刊名、出版單位等,均用不帶縮寫點的標準縮寫。
文中多處引用同一文獻,但引用內容所在的頁碼不同,僅需給出不同的頁碼,編號只要一個。
2.4其他
就事論事,請勿自我評價;請使用第三人稱寫作,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筆者”以及“我”、“我們”、“我省”、“我國”等第一人稱代詞;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和名詞術語;使用中文標點符號,勿用半角格式的標點符號;公式符號、化學符號、拉丁學名等要書寫準確清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
3文稿格式規范要求
來稿要符合編輯出版標準化要求,編寫格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符合本刊表達格式規范。
稿件表達格式規范
1題目名稱:表達文章最主要特定內容的中心詞語的邏輯組合,一般為偏正結構,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
2作者署名:多作者之間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標注與工作單位序號相同的序號。
3工作單位:包括作者所在工作單位及其部門名稱全稱,所在省、縣(市)名稱,郵政編碼。
4基金項目:請在首頁腳注中注明“基金項目:××××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括號內的××為項目編號。
5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從事××方面的研究,(E-mail)××。
6摘要:約250字不加詮釋和評論的獨立短文,高度概括文章的具體內容(在什么時候、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對哪個研究對象進行了哪幾方面的調查、采用什么方法對哪些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取得了哪幾項主要研究結果、最后得到的結論是什么、提出針對性的具體建議等)。
7關 鍵 詞:選3~8個反映文稿主題內容特征的標準化的名詞、術語;關鍵詞之間用“;”隔開,最后不加標點符號。
8漢 譯 英:包括題目名稱、作者署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等,與中文相吻合的漢譯英。
題目名稱,詞首字母大寫;
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名之間加“-”,多作者間加“,”;
工作單位,即(部門名稱of工作單位全稱,省名 市名郵編China);
英文摘要,即“Abstract:…….”;標點符號用全角的“:”、“,”、“.”;使用規范的英語表達,用第3人稱,被動語態,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內容以“擁有與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為原則,詳細介紹研究方法、具體結果、結論和建議等。
關鍵詞,即“Key words:……”;并用全角的“;”隔開,最后不加標點符號。
9引言:不設標題,不編序號,也不分段,僅用300~500字簡要評述相關領域內前人做過的相關工作和研究概況(他人已攻克了該領域哪幾方面的問題、尚存在哪些問題),并簡述本研究的背景、對象、目標、意義等。
10數據與方法:準確地闡明研究方案設計、數據采集、統計分析等的方法,標注出處;詳細地描述調查研究的時間、地點、條件、規模、樣本數及其分布、精度等(或翔實地介紹研究數據的具體來源),研究材料的特點,區域概況。
11結果與分析:尊重客觀事實,對調查研究的結果進行準確的表述;對帶來結果的原因和該結果表明的問題等進行客觀、科學、理性的深入分析;與前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指出異同之處、本研究有所創新或有所進步之所在。
12結論與討論:結論不是摘要、前言、正文各段落小結的簡單重復,而應準確、精練、完整地高度概括出本研究所在理論上揭示的原理、在技術或方法上的創新與突破、尚存在的問題、與他人的異同等;同時,根據分析結果,探討其應用價值,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等。
13段落標題:各層次的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半角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后面不加標點,如2、2.1、3.1.2;一律左頂格,序號后空1格排標題;無標題的段落不編序號;段落標題為15字以內的中心詞語邏輯組合(不是句子),題末不加標點符號;各層次的標題一律獨立占行。
14量和單位:必須使用法定的物理量符合和法定計量單位符號,物理量符合斜體,計量單位符號正體,單位符號與數值之間留一空格;系列同類量并列的寫法如:20、25、30和60 m3/hm2;圖、表、函數中的參量和單位的寫法如:sin(p/ kPa)、V/m3·hm-2;誤差范圍的寫法如:(200±30)m3/hm2;量值不能使用概數(如1920多萬hm2),應為準確數字。“畝”已淘汰(1 hm2=15畝),如:每畝投資100元,畝產達200斤,應改為:投資1500元/hm2,產量達1500 kg/hm2。
15數字用法:世紀、年代、時間、計數、計量等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九十年代寫成:20世紀90年代;日期可寫成1999-03-05;但是,數字作為詞素,應使用漢字數字;表示概數時,數字間不加頓號,如七八十年生;數字保持在0~±1000之間,更大更小的,應改變計量單位詞頭;有效位數要保持一致,末位為0的不能省略;千分位空格;數值范圍號為“~”。
16表格:表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表題(包括與中文相吻合的漢譯英)應為中心詞語的邏輯組合,題末不加標點;
采用三線表設計表格,各種不同處理設為表格的豎欄項目,測定指標設為橫欄項目,必要時橫欄可加輔助線;
計量單位在參量的正下方且在前頭加“/”,組合單位采用指數形式表達;未測或無此項應在相應處填寫“/”。
17插圖:圖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圖題(包括與中文相吻合的漢譯英)應為中心詞語的邏輯組合,題末不加標點;
圖中文字和符號用小5號仿宋體,坐標的量符號和單位符號之間用“/”隔開,組合單位采用指數形式表達,圖中需要說明的事項,用簡練的文字附注于圖形與圖題之間;線條、符號和文字(文本框內部邊距設為0),應組合在一起;插圖為黑白的,應在Word文檔中直接制作(統計圖等使用插入“對象”進行制作),不能做好再黏貼到Word文檔中。
18參考文獻:在參考文獻表中,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標點符號使用全角的,、:、.)為:
a.書籍[序號]著者.書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b.譯著[序號]著者.書名[M]//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c.期刊[序號]作者.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e.報紙[序號]作者.文題[N].報紙名,出版年-月-日(版次).(月、日均為2位數,不足的前面補0)
h.論文集[序號]作者.文題//主編.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f.標準[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OL][引用日期].電子文獻的地址.
g.專利[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OL].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引用日期].電子文獻的地址.
d.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OL].城市:學校名稱,年份:起始頁碼-終止頁碼[引用日期].電子文獻的地址.
k.電子文獻[序號]作者.題名[EB/OL].(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電子文獻的地址.
i.檔案[序號]責任者.文獻題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單位(收藏編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k.古籍[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O].其他責任者(包括校、勘、注、批).刊行年代(古歷紀年)及刊行機構(版本).收藏機構.(即1911年以前出版、無現代版本但有據可查的善本)。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