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6 13:05:58
科技導報最新期刊目錄
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度測算與分析————作者:張瑞雪;劉泓志;劉冠興;
摘要: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是復雜的系統,是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云模型和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對我國各地區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度進行測算。研究發現:我國正處在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關鍵時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兩個子系統的發展存在空間關聯性,一個地區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往往帶動其他地區相應子系統的發展。而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程度與地域關系不大,各地區在推廣智...
基因調控視角下骨骼肌修復再生的機制研究————作者:藺海生;尤從新;申建軍;趙寧;李興勇;
摘要:骨骼肌損傷是骨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造成嚴重長期疼痛和身體殘疾的最常見原因,對于骨骼肌損傷相關機制及治療方法的研究對整個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骨骼肌的修復再生需要多種細胞、因子等協同參與完成,本文通過基因調控視角,綜述了骨骼肌損傷修復再生炎癥反應期、再生修復期及重塑期3個階段的病理變化,探討了中西醫治療骨骼肌損傷的研究進展,比較了現代醫學治療方法和祖國醫學治療方法的不同進展,為骨骼肌損傷的機制研究...
環保型顯示器性能首超傳統鎘基量子點————作者:綜合《Nature》,上海大學官網;
摘要:<正>鎘是劇毒重金屬,但憑借其量子點(如硒化鎘、碲化鎘)卓越的光學特性,在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顯示領域“橫行”。2025年3月5日,上海大學楊緒勇、張建華團隊與吉林大學張佳旗團隊、TCL集團工業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稱,用鋅替代鎘,開發出了環保型純藍光QLED。該技術突破性地實現了24.7%的外量子效率、17 nm窄光譜發射及3萬h壽命(100 cd/m2...
年齡與兒童日常出行行為的非線性關系————作者:敖儀斌;龍毅;唐雨欣;李海梅;
摘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出行特征,對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具有重要意義。以成都市雙流區為例,開展兒童出行特征調查,利用隨機森林模型,考察了兒童年齡與其日常出行行為的非線性關系。結果表明:兒童年齡是家庭社會人口特征中影響兒童出行行為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出行陪伴方式中,相對重要性達到了25.37%;兒童出行方式隨年齡變化呈現非線性特征,兒童出行方式隨年齡變得更獨立和多樣化;出行陪伴方式和目的地選擇也呈現年...
極端高溫讓老年人“更老”————作者:綜合《Science Advances》,EurekAlert;
摘要:<正>高溫不僅讓人體感到不適,還可能加速衰老。2025年2月26日,《Science Advances》發布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極端高溫對人類衰老進程的直接影響。美國南加州大學團隊通過分析全美3600余名56歲以上老年人的血液樣本發現,長期暴露于高溫(熱指數≥32℃)環境下,可能導致老年人的生物年齡(基于細胞層面的衰老程度)加速老化,最高可達2.48年
機器人照鏡子可實現自我認知升級————作者:綜合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官網,《科技日報》;
摘要:<正>無需復雜傳感器或人工建模,機器人正在通過“照鏡子”實現自我認知升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25年2月25日,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發表研究稱,利用普通攝像頭和深度神經網絡,讓機器人僅憑觀察鏡中動態影像,就能自主重構精細的3D運動學模型——相當于為機器植入一套“數字骨骼”,使其理解每一寸機械結構的運動邏輯
生物3D打印機助力活性器官制造
摘要:<正>浙江大學楊華勇和賀永團隊研發了一種神奇的“生物打印機”——多材料投影式生物3D打印裝備,不僅能像搭積木一樣組合不同材料,還能打印出活性的器官結構。“生物打印機”工作原理與常規3D打印機不同,投影式生物打印機的“墨盒”里裝的是含有活細胞的“生物墨水”。當打印機工作時,它像“投影儀”一樣逐層變換圖案照射生物墨水,讓材料在光照下快速凝固成型
從自然界獲得消解應力的靈感————作者:PabloD.Zavattieri;
摘要:<正>螳螂蝦表現出與人工超材料類似的聲子行為結構化超材料(由定制幾何形狀產生的不同尋常的人造結構)能按照設想的方式引導形變和能量流動。超材料的一個子集,“聲子帶隙”超材料,通過操縱機械波與材料周期性結構的相互作用,可以反射、散射或吸收能量。特定頻率范圍內的波無法穿過這種材料,從而產生聲子帶隙。這種效應可用于聲學成像、聲學隱形、抗沖擊和能量收集等技術
DeepSeek技術創新與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作者:吳文峻;廖星創;趙金琨;
摘要:概述了DeepSeek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重點討論了其在大語言模型、推理技術方面的創新。DeepSeek-V3引入了新的模型架構和算法設計,基于相對有限的智能硬件,對模型訓練方法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優化,顯著提升了模型訓練效率。在推理技術方面,DeepSeek-R1創新性地結合了強化學習(RL)與監督微調(SFT),提升了推理深度和邏輯推理能力。結合DeepSeek的創新工作,討論了通用人...
全球首個深淵生態系統全景圖繪制完成————作者:綜合《Cell》,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摘要:<正>2025年3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華大集團在《Cell》同步發表4篇封面研究論文,系統揭示深淵極端環境下生命協同演化規律,并完成全球首個深淵生態系統全景圖繪制。這項基于“溟淵計劃”的突破性成果,標志著中國深海生命科學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國際領跑”的跨越
兩位強化學習先驅獲2024圖靈獎————作者:綜合美國計算機學會官網,科學網;
摘要:<正>2025年3月5日,美國計算機學會(ACM)宣布,將2024年圖靈獎(Turing Award)授予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Andrew G.Barto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Richard S.Sutton,以表彰他們對強化學習理論框架方面的開創性貢獻。圖靈獎被譽為“計算界諾貝爾獎”,由谷歌公司提供百萬美元獎金支持
李政道先生推動中國高能物理發展的卓越貢獻————作者:鄭志鵬;
摘要: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在物理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本文以親歷者的視角論述了李政道在中國高能物理發展中做出的巨大貢獻。他積極推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與北京譜儀(BES)建設,通過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促進τ輕子質量測量實驗等重大科研成果的產出。同時,他創立并推動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高能物理人才。李政道以熱情、謙遜、務實、低調的人格魅力,深刻影響了中國高能...
能“鎖水”的耐溫水凝膠————作者:Zhaohan Yu;Shaoting Lin;
摘要:<正>通過碳鏈固定水分子,使水凝膠在不同溫度下都具有彈性水凝膠是一種可被水分子滲透的柔軟聚合物網絡。這種水合狀態使得水凝膠可用于生物醫學研究,以及隱形眼鏡和傷口敷料等消費品。與加熱或冷卻時發生狀態轉變的聚合物相反,水凝膠因具有水合作用而通常不發生聚合相變。然而,溫度變化會蒸發或凍結聚合物網絡中的游離水分子,從而改變水凝膠的力學性能,這將損害水凝膠的彈性,使其更易破裂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摘要:<正>研究人員發現,到2075年左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若持續溶解于海水中,將引發海洋酸化水平上升。這種酸度的改變會使浮游植物每年少吸收約50億噸CO2,約占其總吸收量的10%。浮游植物的生長離不開CO2和陽光,科學家一直試圖了解酸度上升對它們的影響。這一發現來自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野外研究,范圍橫跨熱帶和北太平洋
老年人活力出行行為與建成環境的非線性關系————作者:魏東;楊林川;
摘要:活力出行不僅是老年人重要的體力活動方式,也是其日常出行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它與建成環境之間的非線性關系仍未得到充分揭示。研究基于成都市綜合交通調查數據及多源大數據,構建可解釋機器學習框架(隨機森林融合SHAP模型),系統解析社區建成環境對老年人活力出行傾向的非線性影響。結果發現,健康設施可達性、步道率和綠視率是影響老年人活力出行傾向最為顯著的建成環境要素。各建成環境變量與老年人活力出行傾向之間均...
電解海水穩定制氫突破10000小時————作者:綜合《Nature》,北京化工大學官網;
摘要:<正>直接電解海水可在無淡水消耗下制備綠氫,被視為清潔能源的“終極方案”,但因海水中高濃度氯離子引發的電極腐蝕、析氯副反應,制約了其商業化。2025年3月5日,北京化工大學孫曉明、周道金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劉彬團隊在《Nature》發文,提出“動態析氫-鈍化循環”機制,實現堿性海水的超長穩定間歇電解
新型植物代謝物迫使致命病原菌“繳械投降”————作者:綜合《Science》,《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官網;
摘要:<正>植物細菌性病害每年導致全球農作物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而傳統銅制劑和抗生素因耐藥性、環境污染等問題,難以大規模應用。2025年2月28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團隊聯合北京大學雷曉光團隊,鑒別出一種全新植物抗病代謝物——芥酸酰胺,為綠色生物農藥開辟了新方向。該成果發表于《Science》
三維掛谷猜想的證明或將填補幾何測度論領域百年空白
摘要:<正>2025年2月24日,國際數學界迎來一項里程碑式突破:34歲的中國數學家王虹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書亞·扎爾(Joshua Zahl)合作,在預印本平臺ar Xiv提交了一篇長達127頁的論文,稱證明了三維掛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這一成果被菲爾茲獎得主陶哲軒評價為“幾何測度論領域的驚人進展”,并引發全球數學界震動
中國農村綠色低碳住宅研究進展————作者:王芳琳;敖儀斌;
摘要:基于現有政策及建筑全生命周期體系,從農村低碳住宅的發展決策、材料與建造過程、日常運營、居民低碳行為、拆除及回收5個方面對農村低碳住宅研究進行了總結,分析了影響農村住宅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例如低碳材料、能源效率、建材回收、居民價值觀等,闡述了提高農村住宅建筑能源效率需從引入市場激勵、鼓勵低碳材料、優化住宅建筑、引導社區參與等戰略計劃出發,并指出未來農村低碳住宅的研究可擴大數據樣本、形成標準體系,從而制...
中關村論壇發布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作者:綜合《北京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網;
摘要:<正>2025年3月27日,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主題的中關村論壇在北京開幕。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會上發布,分別為:(1)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2)實現大規模光計算芯片的智能推理與訓練;(3)闡明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機制及相關精神疾病藥物調控機理;(4)實現原子級特征尺度與可重構光頻相控陣的納米激光器;(5)發現自旋超固態巨磁卡效應與極低溫制冷新機制
科技導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