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8:05:14
財貿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不平衡的財政:邊界地區獲得了更少轉移支付?————作者:高躍光;白思斯;張楠;
摘要:公共品供給在空間上存在外部性,導致地方政府可能策略性減少邊界地區的財政資源分配,不利于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借助1997年重慶直轄這一外生沖擊,識別屬于四川省的川渝邊界地區與非邊界地區,在此基礎上利用雙重差分法驗證邊界效應對財政轉移支付的影響。研究發現:重慶直轄以后,屬于四川省的川渝邊界地區獲得了更少的財政轉移支付,其中專項轉移支付減少得更加明顯;結合四川省以下財政體制關系發現,減少的財政轉移支付被轉...
高速鐵路與區域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基于政策性誘導集聚的調節效應研究————作者:嚴娜;程名望;林善浪;
摘要:高鐵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開發區作為空間載體在要素配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于2003—2019年中國284個城市的面板數據,考察高鐵發展對區域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影響,并進一步探討了政策性誘導集聚對上述二者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1)高鐵發展顯著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但其影響在不同要素市場上存在差異。其中,高鐵開通和站點增設對勞動力錯配的改善作用更強,而新增線路對資本錯配的優化作用更明顯...
人民幣匯率如何影響出口產品質量?——基于研發創新與融資約束的視角————作者:金朝輝;朱孟楠;
摘要:提高企業出口產品質量,既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之舉,又是實現貿易強國的有效途徑。本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人民幣匯率、研發創新以及融資約束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及其交互作用。實證結果表明:(1)企業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能夠提高出口產品質量;(2)實際有效匯率升值通過“進口中間品規模擴張”“進口中間品質量提升”以及研發創新“倒逼”三個渠道提高出口產品質量;(3)企業融資約束緩解,通過增強“進口中...
金融科技“賦能”企業綠色創新————作者:舒家先;楊宇翔;
摘要:以2016—2020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企業內部投入與外在激勵的視角考察金融科技對于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綠色創新。機制檢驗表明,金融科技通過技術溢出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兩個途徑對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產生影響。進一步分析發現,金融科技在環境規制較強的地區、重污染行業以及科技屬性較低的企業中的表現更為突出
新業態下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適度繳費率研究——基于個人收益和基金可持續視角————作者:王增文;姚金;
摘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率過高,嚴重抑制其參保積極性。理論上繳費率的降低會提升養老金個人收益,但同時又會使得基金財務狀況惡化,因此繳費率并非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個適度繳費率,能夠在保證基金可持續的基礎上,實現增加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收益、促進其參保的目標。本文通過構建個人收益測算和全國基金精算模型發現:(1)隨著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率從20%降至16%,男性和女性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個人凈收...
投資者關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嗎?——基于實地調研視角的研究————作者:石慧;李明輝;
摘要:利用2013—201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察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對投資者實地調研的影響。研究發現,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投資者實地調研之間呈倒“U”形關系,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當股權質押比例較低時,投資者信息需求和監督治理動機占主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投資者實地調研顯著正相關;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較高時,投資者風險規避心理占主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投資者實地調研顯著負相關。進一步分...
政府審計獨立性提升能降低地方債務風險嗎?——來自省以下審計機關體制改革的證據————作者:呂煒;周慧君;
摘要:提高政府審計的獨立性,有助于充分發揮審計在地方債風險管理中的“免疫系統”作用,然而尚缺乏直接證據支持這一觀點。基于2013—2020年我國31個省份的2655個區縣數據,在債務規模上綜合考慮政府債券和有息城投債兩類債務來源,并且以多種財政收入來源量化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構建更加全面綜合反映區縣地方債務風險的指標,并以2016年“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試點改革作為準自然實驗,利用雙重...
包容性增長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靈活就業者收入的影響效應研究————作者:周佳寧;張建鋒;王寧;張應良;
摘要: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和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考察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靈活就業者收入的影響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整體上提升了靈活就業者收入增長的效率和公平,但數字化指數卻相反。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影響靈活就業者創業行為、社會保障水平和理財產品配置促收入增長。異質性分析表明就業機會對靈活就業者形成了資源替代效應并縮小了收入差距,創業行為和社會保障水平則更適用于資源強化理論而加劇收入分...
數字經濟發展差距是否阻礙了出口增加值折返?——基于中國制造業的分析————作者:盛新宇;王厚雙;董琴;
摘要:基于對中國制造業的分析,從理論和實證視角就數字經濟發展差距與出口增加值折返問題開展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經濟體雙邊數字經濟發展差距對出口增加值折返存在顯著且穩健的負向影響。但這種影響存在差別,由于數字經濟發展差距程度的不同,其影響存在非線性門檻特征;而因雙邊數字經濟發展的相對水平差別以及分工伙伴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差異,數字經濟發展差距的負向影響亦存在異質性;此外,在清關效率、物流水平快速提升,貿易流程...
網絡善因營銷中公益項目選項數量對消費者選擇體驗的影響機理:一個被調節的鏈式中介模型————作者:鄭玲;
摘要:為探究網絡善因營銷中公益項目選項數量對消費者選擇體驗的影響機理,基于認知負荷理論,構建了公益項目選項數量通過多樣性感知與認知負荷作用于消費者選擇體驗的鏈式中介模型,考察選項分類在該模型中的調節作用,并通過2個實驗進行實證檢驗。研究表明:公益項目選項數量越多,消費者多樣性感知越強,進而產生越強的認知負荷,最后產生越多的選擇后負性體驗;相較于公益項目選項沒有分類,當公益項目選項按可互補性特質進行分類時...
農村公路基礎設施、農戶就業選擇與收入增長————作者:鐘曉敏;張光先;
摘要:交通扶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從就業選擇視角切入,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和地區公路建設相匹配數據,利用OLS和IV估計方法,全面考察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可及性、通達性、優質性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研究發現,農村公路基礎設施三個維度即農村公路開通、公路網密度、四好農村路均具有顯著的增收效應,推動農業剩余勞動力總體上轉向外出打工、非農經營或本地上班是其影響...
審計失敗的溢出效應研究:基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視角————作者:邱保印;王藝靜;王孜;
摘要:關鍵審計事項作為審計報告的增量信息,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文本分析方法提取2017—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關鍵審計事項的特征信息,手工整理被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基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視角考察審計失敗的溢出效應。研究發現,事務所因審計失敗而遭受證監會處罰后,在審計其他客戶時會進行更加充分的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該結論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測試后依舊成立。作用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審計失敗...
雙循環背景下市場潛能的就業促進效應及其演化機制研究————作者:劉修巖;封可欣;
摘要:依托國內大循環增強內生動力、聯動國內國際市場是落實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本文通過FMM法(快速行軍法)創建城市對交通時間距離數據集,結合CEIC就業數據從理論和實證層面考察了2002—2017年中國263個地級市市場潛能的就業促進效應及其演化機制。研究表明:各地級市市場潛能的就業促進效應呈現不斷增強趨勢,且這一效應主要來自國內市場潛能的提升。同時,就業密度的促進作用也不容忽視。交通方式、區...
《財貿研究》投稿須知
摘要:<正>一、題材要求1.選題要新,與時俱進。突出前沿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重點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現實針對性。2.內容要新,找準切入點。題材符合本刊覆蓋范圍,突出新理念、新視角、新架構、新觀點,具有原創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一般知識性的描述,拒絕常識性的東西(包括意義、作用、特點等),力戒教科書化和空泛議論。3.方法科學,論述嚴謹。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重點強化實證性分析、對策性分析和理論性分...
市場整合能提升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能力嗎?——基于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交易行為視角————作者:欒昕;鞠榮華;
摘要:基于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交易行為視角,探究中國農產品現貨市場整合對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能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農產品現貨市場整合與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能力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現貨市場整合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能力的提升。在交易成本低和標準化程度高的農產品市場中,市場整合程度對期貨市場價格發現能力的邊際影響更大。作用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市場整合程度通過提高期貨市場流動性提升了期貨市場價格發...
審計師語調的“揭示”效應研究————作者:孫龍淵;李曉慧;戴心玥;
摘要:選取2016—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以關鍵審計事項語調定義審計師語調,研究審計師語調的“揭示”效應。結果表明:審計師語調自身及其與管理層語調的差異都會揭露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抵消管理層出于自利動機的“印象管理”,增大股價崩盤風險,這種效應即為審計師語調的“揭示”效應;而相較于描述段,應對段更能體現審計師語調,“揭示”效應更明顯。進一步研究發現:“揭示”效應受公司經營狀況、市場監管和審計...
公共債務與收入不平等————作者:岳明陽;劉窮志;袁瀚坤;
摘要:在理論模型構建和傳導機制分析的基礎上,基于世界銀行2000—2019年的跨國面板數據,就公共債務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公共債務增加顯著提高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異質性分析表明,公共債務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受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教育支出的影響,在較高的固定資本增長率和教育支出占比的國家(地區),公共債務對收入不平等的不利影響減弱乃至不顯著。機制分析表明,金融扭曲和稅收征管強度強化了公共...
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會緩解出口與內需的結構背離嗎?————作者:王庭東;尹麗麗;
摘要:以創新型試點政策為準自然實驗,采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檢驗了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對企業出口與內需結構背離的影響效應。結果表明: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會顯著緩解出口與內需的結構背離。機制分析發現:降低“牛鞭效應”的信息共享效應、緩解勞動要素錯配的要素配置效應、要素與效率協同驅動的創新效應是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作用于企業結構背離的渠道機制,而對資本要素錯配的抑制作用尚未凸顯。異質性分析表明:對處于知識產權保護程...
歷史/未來價格錨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差異化影響研究————作者:高靜美;陳虹;
摘要:歷史價格錨和未來價格錨是網絡賣家廣泛采用的錨定定價設計。但是,哪種設計更容易贏得消費者青睞,卻是現有研究尚未關注的重要問題。為此,基于錨定效應建構兩種定價設計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理論框架,并通過4項實驗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相比于歷史價格錨,采用未來價格錨的定價策略能夠帶來更高的購買意愿,預期后悔在上述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在有計劃購物或直接降價的情境下,價格錨類型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以及預...
可持續供應鏈合規規則的國際法邊界與中國路徑————作者:沈偉;陳徐安黎;
摘要: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正在被引入企業供應鏈合規管理中,各國(地區)以強制性立法的方式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使企業進行供應鏈可持續風險調查和合規。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非歧視原則和禁止數量限制規則為可持續供應鏈合規規則劃定了一般邊界,一般例外中的“公共道德”例外為各國(地區)開展可持續供應鏈合規提供政策空間,但需要滿足必要性、非歧視、非實質性限制等條件。部分可持續...
財貿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我是5月12號投的《財貿研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雜志社拖了一個多月直到6月19號才開始初審,初審順利通過了,《財貿研究》這個期刊有一個特點,就是外審之后各個環節的結果都得等到終審之后才會出來,不會立即出來,還要走一遍流程。大概在8月1號的時候,收到了編輯部的退修通知,也即外審專家認為還需要修改,花了幾天時間修改之后,在8月7號將修改稿上傳,可能是由于在暑假期間的緣故,一直拖到8月25號才開始送外審,外審專家也算比較盡責,9月7號就審完了,到此為止一切都算比較正常,接下來拖時間的環節就出現了,副主編審查本來計劃完成時間是半個月,結果拖了1個月才完成,也就是10月11號副主編審完,本來終審也是計劃15天審完的,結果也花了20天時間,直到11月3號才塵埃落定,最終錄用。
2024-07-24 16:519月投稿至《財貿研究》,初審很慢,兩個月,初審過后有郵件通知進入外審,我的外審很漫長,中間換了專家,跟編輯部聯系,編輯老師很好,很和藹,告知專家是從庫里選的,不審稿他們會催,漫長的等待,退修意見很中肯,也很實際,歷時九個月終于錄用,漫長的等待也很值得,,,
2024-07-23 20:36以第1作者身份在《財貿研究》期刊投稿,具體審稿流程如下:2020年12月30日投稿并進入初審;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28日 外審;2021年1月28日-2021年2月8日 副主編審查;2021年2月8日 修后重審;2021年4月27日 錄用。 總體期刊時間進度卡的比較緊, 每一個環節也比較速度,可能是我們的文章需要修改和探討的比較多,所以修改次數稍多,應該算C刊是里面效率比較高的期刊啦。
2024-07-22 22:29整體來說,文章從投稿到錄用花的時間不長,大概經歷了兩輪外審后,半年多一點就錄用。但是最大的問題在于,該期刊是月刊,每期只刊發8篇文章,一年才96篇。這就導致大量的文章在排隊等待,中間還時不時有大佬文章插隊。正常來說,到見刊肯定是需要一年以上的。
2024-04-22 16:27關系稿太多了,初審一個半月退稿,無理由
2024-02-28 10:29第二編 經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