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的撰寫,實際上是攻讀碩士學位課程的深入,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學術訓練。在高校經受專門學術訓練的莘莘學子們,往往借助學位論文凝聚并展示其多年孜孜求學付出的心血。碩士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總體而言是比較高的,它們構成了一國學術成果的重要部分。本文給大家總結了經濟學碩士論文的一些撰寫技巧,以供大家參考。
一、論文選題:重要的起點
碩士論文同寫作別類文章不一樣,首先要選擇好適合于作為碩士論文的題目。在許多碩士生導師來看,論文選題是“重要的起點”,碩士生們在確定選題時應特別注意:
首先,論文選題值得做。所謂“值得做”,即指有理論價值,下功夫研究有可能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創新,甚至還有可能對本學科的發展有所貢獻。由于經濟學是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因此選題還必須考慮研究此問題有無實踐意義。惟有既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才是值得做的課題。
論文選題我能做,能寫好。確定這個選題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這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隨意抓一個熱門的課題,即使這個課題有較高的理論價值,也不一定能寫好。這是因為該選題同自己的長期的知識積累、興趣以及長處相脫節,不能發揮比較優勢,寫作起來不免吃力,甚至有可能難以完成。
選題不宜過小或過大,而應當是小題大做,即所謂“小題目,大文章”。“小題目,大文章”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做深做透,還宜于控制,使研究成果比較堅實。好的選題,題目看似雖小,但深度和厚度卻較大。做學術論文,研究要單刀直入,切忌貪大求全,四面開花。
選取前人沒有研究和涉獵過的課題。從新的角度選題,使選擇的課題和論文題目具有開拓性、獨創性和新穎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盡量選擇對自己有長久研究價值的選題。碩士論文畢竟是階段性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為自己今后開展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從長計議,應當盡量選擇圍繞此問題,能長久做下去,作為自己寫作碩士生學位論文的選題。
二、規范引用學術文獻
學術論文,特別是碩士論文的寫作,是學術規范訓練的第一步,是一個“規范”而得出的成果。所謂學術文獻引用的規范,首先是指要重視注明引文的出處,這是學者著述中應當遵循的基本規則。學術是一代又一代積累沉淀下來的。因此,任何論文的觀點和論據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部分甚至某些重要觀點或論據是引用別人的,這是允許的。但是,引用了別人的思想觀點或論據,必須注明,注釋不能含糊。這一方面體現出對他人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評閱人和讀者了解論文材料及觀點或論據的來源。
學術研究雖然總是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層樓更上的,但學術引用也應有個度,不能不加節制的過度引用,這也是學術規范的一個基本要求。一篇10萬字左右的碩士論文,如果參考文獻太多,大量引用別人的成果,那么還會有多少觀點和內容是屬于你自己的呢?在時下的大學校園里,抄襲和剽竊是表現最為突出的學術腐敗現象。抄襲他人之作幾乎已成了一些大學研究生的公開秘密。寫作碩士論文難免會有學術文獻的引用,但必須把握好度,這個最基本的限度,就是讀起來能讓人覺得論文確實是你花功夫辛辛苦苦寫出來的,而不是從前人或
當代學人那里抄襲而來的。
三、恰當使用數學工具
多年來,經濟學在中國被歸類為文科,加之許多年歲較大的經濟理論工作者不熟悉現代數學知識,因此,經濟理論研究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的現象。近些年來,在中國經濟學界相當的人中又出現了過度濫用數學的另一個傾向,經濟學幾乎成了數學的分支。在高等經濟類院校的研究工作中數學化包裝越來越明顯。有的碩士研究生刻意追求數學化,不論是懂或不懂,需要或不需要,都硬要在寫作的論文中加進一些數學公式和數學模型;有的碩士研究生還喜歡故弄玄虛,本來可以用幾句淺顯易懂文字表述的結論,卻用許多人看不明白的數字、公式進行推導,搞“數字游戲”。
經濟學運用數學分析雖然是必要的,但是經濟學理論研究不能單靠數學工具,數學只是經濟學理論研究工具箱中的一個重要工具,它只是為理論生動直觀地或需要定量的表達,提供了可能的方式。經濟學是對大量社會經濟現象加以分析和科學抽象才能得出結論的學科。
高等經濟類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在從事研究工作或寫作碩士學位論文時,既要重視運用數量分析工具,注意克服以往忽視運用數學的缺陷,適當增加經濟數量的成分,但同時又必須特別重視克服近年來在一些人中出現的濫用數學和搞“數字游戲”的錯誤傾向。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級別:省級
國內統一刊號:CN:44-1618/F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6709
主辦單位:廣東省出版集團
主管單位:廣東省出版集團
《市場經濟與價格》是廣東省出版集團主辦、廣東省物價局指導,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財經理論類月刊,中國價格權威期刊。雜志著重于市場經濟與價格熱點和難點問題探討,權威分析價費政策,科學透視市場現象,為政府及企業決策提供參考,為學者、專家提供成果展示和
學術交流平臺。《粵港澳市場與價格》現用名《市場經濟與價格》